【堅料網全國兩會採訪隊報道】一直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港區人大代表凌友詩,今年「兩會」又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建議。她認為,國家要以「德、智、體、群、敬、美、勞」七育,作為教育的總綱,育德樹人。她認為,現在的孩子,整天拿着手機,不與人交往,不親近大自然,又不願勞動,五殼不分、四體不勞,長此以往,會動搖國本,注重「七育」,才能做到樹德育人。
台灣出生,香港工作,現在又是全國人大代表的凌友詩,看到今年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關注「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很受鼓勵。她研究了兩岸三地教育,發現內地注重「德、智、體、美、勞」五育,而台灣及香港則注重「德、智、體、群、美」,認為應該把兩者結合起來。
香港台灣應增加「勞」育
她說,內地注重「勞」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非常重要的地方,與西方有所不同,而「勞」育非常重要,尤其是現在的台灣、香港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勞動教育,孩子們五殼不分、四體不勤,很不願意流汗,不願意勞動,這是個大問題,因而,台灣、香港需要加上「勞」育。
同時,她亦很喜歡台灣和香港的「群」育,認為「群」育也很重要,因為人是群體性的,是非黑白、行為標準都從群體中產生,一個人孤立時,不須講是非道德,中國人講的「捨小我、成大我」,以及捨己為人,都是群育的結果,因此群育十分重要。她說:「現在的年青人拿着手機整日地看,也不跟人交往,相當自我中心,這個會動搖國本的,所以我覺得要特別提群育。」
「敬」切中中華文化核心要素
有了「德、智、體、美、勞、群」還不夠。凌友詩認為,中國文字要七個字才穩定。她認為,這第七個字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去尋找,而在傳統文化裏,孝、悌、忠、禮、儀、廉、恥,都是以誠之德,最根本的是「誠敬」,所以,《大學》講誠意正心,然後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開篇講「無不敬」,意思是沒有一樣事是不需要敬的,「敬」切中中華文化核心要素。
而且,內地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美德中,有三個跟「敬」有關,包括敬業、誠信、愛國,都需要有一個恭敬的心。凌友詩認為,愛國不是只講科技、基建、經濟GDP,這些不會感人,沒有辦法變成感情,愛國一定要把國家先聖先賢先烈,以誠敬的精神內化到精神裏面去,所以,她認為,應該加上一個「敬」字。
凌友詩在港區人大小組討論時,提出了她的這項建議,得到列席旁聽會議的中央港澳辦常務副主席周霽的即場點讚回應。周霽認同凌友詩的說法,強調人除了智商之外,一定得有情商,情商高的人,抗壓能力強,融入群體能力強,贊成應從小兒開始融入群體,從小兒開始教育中國傳統文化。他認為,成年人有責任教書育人,首先要成人,然後成才,再往科教文衞有機融合,有創新思維,再推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