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輔旅宏揚中華文化 對接國家傳承非遺匠心 非遺六月主題活動正式舉辦

每年六月第二個星期六為「國家文化及自然遺產日」,今年華夏基金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文化力量聯合主辦,發起「非遺六月」旗艦盛事,以祖國與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為主題,於6月8日至10日一連三日於饒宗頤文化館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包括講座、學術交流會、興趣工作坊和公開展覽,現場包括約10 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坊和展覽,晚上更有超過100名青年朋友參加的「非會議」,雲集粵港澳大灣區的學者專家與傳承人的主題學術高峰會,並設有近70個文藝手作攤位,讓市民在端午節長假期間中享受文化旅遊體驗。

六月非遺活動,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
六月非遺活動,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
多位學者專家在峰會上講授中國非遺文化的精髓。
多位學者專家在峰會上講授中國非遺文化的精髓。

在開幕典禮上,多位文化界人士聚首一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非遺六月」籌委會主席、立法會議員、華夏基金會主席劉智鵬,文化力量主席高寶齡、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徐海山等主禮嘉賓,於傳承超過百年的薄扶林村火龍前以插龍首香儀式,揭開了整個「非遺六月」的序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致詞時表示,香港首次舉辦「非遺六月」,正好呼應「國 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區政府也積極提高社會公眾對非遺的認識,康文署就在荃灣三棟屋首度舉辦了非遺專題活動,讓市民加深了解香港和內地的非遺文化。他指出,從香港的文化歷史可以看出香港和祖國一直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大會籌委會主席劉智鵬在致詞時表示,在饒宗頤文化館開舘十周年的日子舉辦「非遺六月」開幕典禮別具意義,大會安排近三十個項目展示,更令人振奮的是邀請到香港島薄扶林村火龍在此開始「非遺」之旅。身兼華夏基金會主席的劉智鵬期待明年有更多團體參與合辦「非遺六月」各項活動。

大會接着向香港史學後進協會的「香港文化遺產保育青年培訓項目」的得獎學生團隊頒發獎狀,並隨即舉行主題講座,題為「盂蘭文化傳承與發展」。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副主席、盂蘭勝會保育工作委員會主席胡炎松為與會者細述盂蘭勝會的歷史點滴。

作為本地文化盛事,「非遺六月」系列活動冀可加強香港「非遺」文化傳承和教育的力度,對接祖國推廣「非遺」和中華文化的政策,從而為香港構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文化意識,並為「非遺」研究學者提供學術平台。為此大會將於 6 月 9 日舉辦多個工作坊,並於6月10日舉行「鎔鑄的歷史.動態的非遺」傳承與發展學術高峰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