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公務員加薪指標的薪酬趨勢調查結果昨日公布,各級公務員的薪酬趨勢淨指標介乎2.04%至7.26%,當中以高層公務員幅度最高。有人力資源顧問認為,有關幅度脫離市場現實,未能反映實際加薪幅度,私人公司難以跟隨。華員會亦認為,調查未能全面反映疫情重創公司的情況,指公務員加薪更要考慮通脹及經濟等因素。

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今早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反映低層公務員加薪幅度較為合理,但中、高層加幅驚人,特別是高層公務員加幅達7.26%,是近10年沒有見過。她昨日更向傳媒形容有關加幅是不合理、脫離市場現實。
周綺萍指,去年的狀況較為特殊,特別是大企業,去年初加薪幅度少,但年中至年底經濟反彈,由於下半年業績好,企業加薪主要發放一次性花紅等,而調查亦顯示高層公務員的加薪指標中,有45%屬花紅及獎金等額外薪酬,而不是基本薪金,未能反映實際員工的薪酬加幅,私人公司難以跟隨指標調整員工薪酬。
華員會會長利葵燕亦指,大部分參與今次調查的公司,並無受疫情影響甚至受惠,這些公司亦因為人才流失而大幅加薪及加花紅挽留員工,因此所得的加幅特別是高層員工較高,認為調查不能全面反映受疫情重創公司的情況,因為這些公司也自顧不下,基本上無參與調查,導致結果與市面經濟情況有較大落差。
利葵燕認為,公務員薪酬調整不只看這個指標,亦要考慮其他因素。她認為,公務員經過兩年凍薪後,應要更多考慮通脹及經濟情況等因素,追回2020年至今年的通脹幅度,一方面彌補人工被通脹蠶食的部分,亦要顧及整體社會情況,與市民共渡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