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NIID)周二(18日)指出,6月3日至9日一週內,日本全境多個都道府縣同時爆發6種傳染病疫情,而且都已達到「流行」的等級。它們分別是甲型鏈球菌(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 ) 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咽結膜熱、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及感染性腸胃炎。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19日)呼籲計劃外遊的市民,應注意目的地的傳染病情況。中心特別提醒預防甲型鏈球菌及蚊傳疾病。
甲型鏈球菌又名食人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通常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感染A型鏈球菌的患者,會出現高燒、四肢腫脹和喉嚨痛等症狀,最快可能在48小時內導致多個臟器衰竭,進而引發休克死亡。由於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患者四肢壞死,因此也被稱為「食人菌」。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好發於老年人,而死亡率則高達30%至50%。
綜合日本傳媒報導,日本近日感染手足口病的幼童數量暴增,光是關西地區就有2府4縣達到「警報等級」;除此之外,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周二(18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報告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症候群病例數累計破千,達1,019例;今年3月又錄得首宗蜱蟲病人傳人病例。隨著多種傳染病於日本爆發,令不少人均擔心當地的公共衛生是否出現了問題或危機。
防護中心表示,在日本,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的個案自2023年起有所上升;而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個案上升可能是由於放寬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後,感染各種呼吸道疾病的個案上升而引致。另外,食人菌感染由一種存活於咽喉和皮膚表面的細菌引起,該細菌可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播,而甲類鏈球菌感染可引起輕微的疾病,例如咽喉炎、膿皰瘡和猩紅熱,以至侵入性甲類鏈球菌疾病如壞死性筋膜炎和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
防護中心續指,任何人均有機會感染侵入性甲類鏈球菌疾病,但長者、幼童、有長期病患(如糖尿病)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可能有較高風險。皮膚有破損或近期曾受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流感)者染疫風險亦較高。防護中心發言人提醒市民,外遊時應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並適當處理傷口。外遊人士亦應經常保持雙手清潔、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以及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
另外,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監測數據,部分亞洲地方和美洲地區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錄得的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美洲地區共錄得超過800萬宗個案,創歷史新高。中心提醒市民,慎防蚊傳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感染、瘧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