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嘉烈醫院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 涉3醫生1死 衞生防護中心全面調查

香港瑪嘉烈醫院懷疑出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3名腫瘤科醫生先後出現病徵,其中一名年輕醫生由病發至不治僅3天,其餘兩人病徵輕微。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透露,其中一名患者的糞便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反應,但死者與另一名患者的相關樣本則呈陰性。三人潛伏期未曾在同一間餐廳或進食同樣食物,唯一共通點是他們都曾在醫院6樓休息室用膳,以及共用當值室等設施,有可能透過進食或受污染的環境感染該菌,亦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歐家榮(中)、袁國勇(右)和羅振邦向傳媒通報瑪嘉烈醫院疑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
歐家榮(中)、袁國勇(右)和羅振邦向傳媒通報瑪嘉烈醫院疑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

歐家榮醫生指,個案涉及三名患者,均為該院腫瘤科醫生。初步調查顯示,三名病人分別於二月四日、二月六日及二月十日出現症狀,症狀包括發燒、腹痛及腹瀉。其中,一名患者於二月四日發病,二月六日入住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翌日離世。其餘兩名病人病徵輕微。

衞生防護中心亦聯同瑪嘉烈醫院代表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巡視腫瘤科的工作地點和醫院的其他設施。

瑪嘉烈醫院方面已加強對院內員工腸胃症狀的監察,並要求任何出現相關症狀的員工即時報告,以便安排化驗檢查。院方亦已安排全面消毒腫瘤科辦公室。

一般而言,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多與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品或水有關,例如生或未經充分煮熟的肉類、受污染的蔬果或未經消毒的奶製品。同時,該細菌亦可藉由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