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針對建造業職業安全及健康的監管工作,完成歷來最大規模的主動調查,發現有部分負責檢驗地盤器械的人,未有檢查清楚,便批准項目使用有關機器。公署向勞工處、屋宇署及發展局提出40項主要改善建議。

根據現行規定,搭棚、吊船、吊運、密閉空間等,必須根據法例規定由合資格者進行風險評估,確認安全才能開工,但公署發現多宗個案顯示合資格者未有妥善檢查,就簽紙確認裝置安全,最誇張的個案是竹棚未搭建好,有關人等已簽署「棚紙」確認安全。
2018年至2023年6月期間,香港建造業共發生108宗致命工業意外,佔全港各行業的致命工業意外逾八成。該108宗意外中,45宗涉及裝修及維修工程,比率高達42%。
申訴專員陳積志形容情況荒唐,指有關漏洞可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提出40項改善建議,包括引入抽查制度、研究建立電子平台以便監察等,杜絕造假。勞工處、屋宇署及發展局均已接納公署提出的所有改善建議。
陳積志指,完成調查後會繼續跟進政府的落實工作,認為今屆政府已推行很多針對性措施,但目前對違反守則的檢驗員,罰則較輕微,大部分人只會被判罰款,沒有阻嚇作用。

勞工處回應調查報告表示,一直非常重視建造業職安健,已按報告中的建議展開跟進工作,包括計劃於下半年開始試用小型無人機協助執法,並研究引入語音轉文字技術以協助錄取口供,提升前線人員執法及蒐證的成效;並會擴大安全委員會會議的參與範圍,涵蓋高危及安全表現欠佳的私營地盤,以加強風險監控,以及增加監察安全從業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