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發現本港市民飲食習慣有待改善 ,許多網上營養資訊亦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市民容易被誤導。香港營養學會聯同理工大學及都會大學,透過網上問卷訪問916名市民,近四成受訪者嘗試過至少一款流行飲食法,其中多人選擇間歇性斷食,主要為了體重管理和改善健康;但大部分受訪者進食水果的分量少於世衛建議。


調查發現不少受訪者倚賴社交媒體等訊息調整飲食習慣,並曾嘗試至少一款流行飲食法,不過調查機構隨機抽樣檢視136個網站,發現42%網上營養資訊帶有誤導成份。 調查於於3月至5月進行,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916人。近40%受訪者曾嘗試至少一款流行飲食法,其中超過一半人選擇間歇性斷食,有76%人表示,是為了進行體重管理而嘗試流行飲食法。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進食的蔬菜和水果量不足。只有約36%的受訪者表示每日有進食1至2次水果,當中有72%人進食的份量少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蔬菜攝取量方面,少於5%的受訪者每日進食3次或以上蔬菜。亦有超過一半受訪者每星期至少進食1次加工肉類。
香港營養師學會會長丁浩恩指,間歇性斷食法是未有科學根據的營養控制方法,有機會導致低血糖而暈倒的情況,建議使用熱量控制減重。調查又發現,最多人透過社交媒體獲得飲食資訊,有55%;其次為透過朋友或家人獲取,有42%,雖然有超過七成人會核查營養資訊,但獲取資訊的渠道均屬於非專業,建議市民選擇可靠的飲食資訊來源,亦要諮詢專業人士進行體重管理,又建議政府要加強聘請營養師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