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向輪候公屋滿三年以上的基層家庭推行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將於6月底屆滿。社區組織協會進行的調查訪問了330個基層家庭,有約44%受訪者正領取現金津貼,當中近九成人表示,取消現金津貼對生活造成極大或大影響,包括要節衣縮食、扣減子女學習支出,甚至無法負擔現時租金。


調查又顯示,85%正在領取津貼的受訪者表示,津貼有助紓緩經濟壓力,有68%人因為有津貼資助,可搬遷至環境較理想的單位。至於領取津貼12個月以上的25名受訪者中,8成表示在租屋上有較多選擇,76%更指增加積蓄。
有領取津貼的劏房住戶表示,過去一年多利用津貼,為子女多煲湯和購買水果,亦可補貼兒子的補習費,自己由於身體出現問題,亦可以暫停工作稍作休息,但得知津貼即將取消後,感到非常擔憂,雖然健康欠佳,但也必須開始尋找工作,原本計劃儲錢搬屋,改善生活環境的計劃亦要打消。
負責調查的社區組織協會要求政府應延續計劃最少一年,直至簡約公屋供應穩定後再檢討,指現時現金津貼的餘額仍有約20億元,可將受惠資格與輪候公屋申請時間脫鈎,集中支援低收入的住屋困難社群,並因應經濟環境,每年調整津貼金額,以及研究重推「N無津貼」,與現金津貼計劃雙軌並行,支援未能受惠於現金津貼的困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