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棒民建聯主席一職的陳克勤,正積極推動將政黨轉營為治理型政團。他與傳媒談未來大計時表示,面對新的政治形勢,民建聯應具前瞻性,以及採取更進取方式,協助特區政府良政善治。在推動的過程中,先「強壯」本身的政治能量,積極參與各層級的選舉,是其中一項重要課題。他透露,12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一共44個區議會直選議席,民建聯都會派員參選。
要落實「治理型」政團,政黨的實力最重要,陳克勤指出,「選舉」為政團的「大事」,而12月的區議會選舉是他接捧黨主席後,第一件大事,亦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至於「治理型」政團與選舉,他強調,兩者之間並非互相排斥,反而是相當重要的元素,「如果我們要推動良政善治,必須要在議會,不論是區議會或者立法會裏面,都有足夠的議席或者足夠的影響力,才可以把市民的聲音或意見帶給政府,亦可以把政府的施政,有效地在地區裏面落實。」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陳克勤認為,目前與特區政府的理念非常一致,相信他以行會成員身分強化政府與民建聯的關係,不會出現太大分歧。
陳克勤在訪問中形容,今次區議會選舉為「一場硬仗」,預計選情會相當激烈。為何有此估算?陳克勤指,在新選制下,所有參選人都是愛國者,再沒有兩極化的政治爭拗,餘下來就是參選人的政綱和議政能力等範疇的比拼,可以用「自己與自己」較量的選舉,考驗參選人如何告訴大家,自己是最合適,選民願意投下一票。
擁有豐富選舉經驗的陳克勤認為,新一屆區議會選區大了很多,對參選人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過往區議員做好地區事務,例如那處設立斑馬線,這邊加設路燈等。未來選區擴大,參選人的議政能力,政策倡議能力,能否向局方提出具前瞻性、具全局觀等能力,亦十分重要,再不能單批評,提出的建議亦需要具建設性,以及可以落實執行。
他指出,在過去一段很長時間,民建聯已開設不同類型的政治人才培訓課程,除內部反應熱烈,外界也很踴躍,非民建聯成員的報名人數,遠超過民建聯成員,久而久之,民建聯的人才庫也逐漸成形,而往後的日子,亦會朝着向特區政府輸出政治人才的目標發展,但並非要做「執政黨」,陳克勤解釋「國家的執政黨為中國共產黨,而民建聯是朝着『治理型』政團發展,扮演一個協助和推動特區政府良政善治的角色。」
對於如何應付該場選戰,陳克勤表示,44個區議會直選議席,民建聯都會派員參選,他們更是優秀及最合適的人選,未來一段時間,19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將全力參與助選工作。陳指出,今屆區議會新增地區委員會界別,故數名選委會界別的立法會議員,其責任更重,會向參選人教授及分享經驗及心得。他提及,基於選舉條例及選舉經費等限制,民建聯於報名前,召開特別的執委會,通過參選名單,現階段無法告知。
陳克勤還表示,在宣傳區議會選舉方面,特區政府為第一責任人,除舉辦啟動禮、嘉年華會外,也可以仿傚1998年立法會選舉,發行紀念卡,一套兩張,在投票前寄出一張,市民需要完成投票後,方能取餘下第二張,當時也引起一陣收集熱潮,亦藉此吸引選民投票。
被問及反對派聲稱無法尋找提名,陳克勤指,他及一眾具參選經驗的兄弟,每次參選時都要逐一拍門,介紹自己參選理念及抱負,尋求對方支持,只在電視機前喊無提名,無補於事,加上,「三會」委員在區內服務多時,凡有地區經驗者,定必聯絡得上。
除選舉外,陳克勤提到,民建聯未來的工作重點,將維維繫在提升自我、建設香港、報效國家及聯通世界。陳克勤認為,無論政黨或議員,都需要不斷吸收知識,考慮設立一套學習的機制,由上而下推動學習,將其系統化,成為大家恆常的工作,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另外,陳克勤表示,明白目前外圍政治環境,若有無理抹黑或攻擊時,民建聯必會挺身而出作出反擊「既然對方抱着不友善的態度,為何不出聲任意歪曲事實」,反之,民建聯會積極推動民間外交策略,加強其他對國家友好地區的交往,包括「一帶一路」、東盟、中東及中亞等地,協調中小企發拓市場。他認為,目前香港經濟尚未完全復元,仍需努力。
陳克勤更分享了一個故事,剛過去「風災及雨災」,到大埔一個庇護中心探訪,同一個庇護中心前後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見到同一個老人家,於是上前問候,房子是否浸了,有沒有事需要幫忙, 他說沒有事,來這裏是可以省回吃飯錢,以及多拿張棉被,希望為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冬天可以暖一些。可以見到基層市民的生活,依然是很艱難。
作為第五任主席,陳克勤形容,四名前主席都是他的人生導師,「曾生(曾鈺成)是我從政的啟蒙老師,尤其是辯才能力,吸引加入民建聯和參選。馬生(馬力)擔任秘書長時,鼓勵我停薪留職參選,初當區議員時,因經濟環境不好,無能夠添置辦事處設備,馬力二話不說,拿出支票簿,寫了兩萬元給我。譚生(譚耀宗)常教他如何做人,政黨之間如何合作、協調, 李慧琼基本上是同期出道,她的處事方式及大局觀,令一件事充滿矛盾的事情,最終有一個開心的結局。」
此外,陳克勤還指,尚有其他的會務顧問,立法會議員、地區手足等,都是他的好導師及拍檔,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