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牟利組織「帶路先鋒」舉辦了「老撾絲路之旅」,40多名師生從7月4日起為期一周,沿中老泰鐵路展開跨國考察,從泰國曼谷到老撾萬象,再到中國西雙版納,見證了「一帶一路」中中國如何有擔當地推動全球發展,更為青年開啓無限機遇。



「帶路先鋒」首站抵達泰國曼谷,再到中老泰鐵路泰國段的核心樞紐阿皮瓦中央車站。澳門馬來西亞商會前會長黃福慶的感慨:「2018 年我們在此合影時,軌道還未鋪設,如今車站建成、燈火明亮。惟列車仍未通車,願中老段鐵路作指引,衝破西方輿論(所謂『債務陷阱』)誤導和干擾,為整條鐵路聯通鋪就共贏之路。」道出此地「未竟之功」的現狀,也映襯出區域對聯通發展的迫切期待。
代表團其後到達Lalamove泰國總部,見證該平台通過 AI 演算法優化路線,使跨境貨運成本降低 30%;在香港駐曼谷經貿辦,聽聞2024年香港與東南亞貿易額突破8000億港元,這些生動案例讓團員初識「貿易暢通」的活力。
「帶路先鋒」其後抵達老撾,代表團沿「五通」軌迹深入走訪,見證軟硬聯通如何化為民生改善的實效。在拜訪老撾教育和體育部時,Mr Kingmano PHOMMAHAXAY副部長舉出一組數據:自2024年中老簽署教育合作協議以來,500餘名老撾學生獲赴港獎學金,50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程,「政策對接讓青年有了更多選擇,這是兩國共謀發展的初心。」
至於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內,來自香港大學學生勞朗晴詳介老撾減貧實踐,「中國援助的農業技術讓200個村莊豐收,鄉村飲水工程解決3萬人用水問題。」她又特別提到,自己離家千里投身老撾減貧事業,這些民生項目不只是物質給予,更是對當地發展能力的賦能,而港人參與其間,更體現了「一國兩制」下香港青年參與國際事務的生動寫照。
代表團又去到今次行程的重點「中老鐵路」,分別搭乘「瀾滄號」D88次列車從萬象北上。老中鐵路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張鐵翅介紹時表示,「通車以來客運量破千萬人次,貨運量達1300萬噸,直接帶動8000人就業。」他強調,這條鐵路不只是運輸線,更是「發展動能的傳導帶」,園區154家企業依託鐵路實現「中國原料 – 老撾加工 – 東南亞銷售」,年產值逾20億美元。中國不只是把貨物帶進來,更幫助老撾建立自己的產業鏈,這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助力老撾從「陸鎖國」真正邁向「陸聯國」。
「帶路先鋒」最後抵達中國西雙版納,一行人體會到中老鐵路的全球輻射力:通過中歐班列聯動,老撾的橡膠、咖啡 7 天可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回想張鐵翅的感慨:「這條鐵路不只是連接中老,更是中國與中亞、歐洲聯通的紐帶 — 中國始終是絲路合作的堅定推動者。」
對此,香港科技大學陳成駿同學有感而發說:「從泰國的待聯通,到老撾的民生改善,再到中國的全球輻射,看懂『一帶一路』的中國擔當:鐵路創造的就業、孔子學院帶來的機會、醫院的救治,都是給普通人的希望,更是我們青年的機會。」帶路先鋒榮譽大使柯嘉瑩亦表示:「老撾民風純樸,對華人尤其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