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活動今起一連8日舉行 張虎:去年港人北上逾5千萬人次 粵港澳人員雙向奔赴成新常態

【堅料網記者文武廣州報道】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由今日(11日)起開展橫跨8天的「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活動,今早在廣州舉辦「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最新進展成效。表示,目前正積極實施「灣區通」工程,計劃進一步打通粵港澳三地在投資貿易、機制標準和市場准入等方面的「堵點」,實現各類資源要素流動,以達至更便捷高效、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

「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今早於廣州舉行。(燊亮攝)
「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今早於廣州舉行。(燊亮攝)
張虎表示,去年全年香港居民北上內地達到約5,300萬人次,雙向奔赴已成為生活新常態。
張虎表示,去年全年香港居民北上內地達到約5,300萬人次,雙向奔赴已成為生活新常態。

張虎表示,粵港澳人員往來日益便捷,隨著「港車北上」及試點實施往來港澳的人才簽注政策等措施落地,進一步推動三地人員往來交流。他說,今年首5個月,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而去年全年香港居民北上內地達到約5,300萬人次,認為港澳居民北上熱度高企,雙向奔赴已成為生活新常態。

張虎提到,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的一小時跨海、跨江通道群,未來會持續改善珠江口東西兩岸交通運輸,提升人員車輛往來、貨物通關、資金跨境等方面的水平。

張虎說,粵港兩地已率先實現數字身份認證複認,對多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粵港跨境通辦,首次實現內地政務系統對香港市民身份的線上認證。他又指,正持續推進醫生、教師及導遊等領域的職業資格認可,促進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在廣東就業,目前累計已有3950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註冊職業資格。

此外,在金融市場有序地推進互聯互通,他說深港通、債券通「南向通」、跨境理財通、互換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在投資者准入條件參與機構範圍合格投資產品範圍,個人投資者額度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升級,更好地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資產配置和理財投資需求。

張虎說2019年黨中央印發《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經過5年的努力,大灣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廣泛深入,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層次群建設邁出堅實一步。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從2018年的10.8萬億元到2023年突破14萬億元,也就是說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九分之一的經濟總量。高質量發展潛力和動能不斷釋放,充份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活潑生機。

今日稍後會參觀南沙新區規劃展覽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未來將聚焦五個方面重點發力

張虎說,廣東未來將聚焦以下五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強化發展戰略協同聯動。為了鞏固香港金融、航運、商貿的中心地位。 支持澳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聚焦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創新合作、產業體系共建、民生深度融合等重點領域,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開發建設。更好的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二是強化科技產業互促雙強。廣東將加快建立與港澳及國際有效對接的科研管理制度,持續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實驗室的創新平台, 共建、共享。 聚焦前沿優勢領域。新建一批。 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科技攻關取得更大的進展。

三是強化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攜手港澳,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 加快推進跨口岸通道建設,不斷提升大灣區內外聯通能力, 加快打通大灣區各類要素跨境流動的體質基礎障礙,進一步的提升人員、車輛往來、貨物通關、資金跨境。數據單線傳輸的電子化水平。 進一步的深化大灣區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民生合作,促進公共服務融合共享。

四是穩步擴大對外開放。廣東將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穩步推進有商品和要素流動性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定開放拓展。 連手港澳,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加快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五是強化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廣東將充分發揮前海、南沙、橫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引領粵港澳深度發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