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兩周年】李家超總結施政成績 聚焦做好個人使命

李家超上任兩周年,接受電子傳媒訪問,暢談這兩年施政上各種體會,包括經濟、司法、國家安全等各方面。被問到三年後任期完結會否爭取連任,李家超表示,擔任特首是一個使命,只要有好的事就要做,不要理會時間長短,如果是正確,無論誰去做這個工作,都會推行好的政策,強調目前要聚焦做好這個使命要求的工作,別無他想。

自己表現留待他人評價

李家超強調官員要有團隊精神,優勢互補。
李家超強調官員要有團隊精神,優勢互補。

談及現屆政府各司局長的表現。他認為,官員要有團隊精神,優勢互補,亦要有「紅隊」概念,歡迎有不同意見。

整體而言,他希望團隊像一條船要前進,速度亦應該越來越快,最重要是方向正確。他認為,官員之間很難比較,因為每位官員的範疇都不同,每個政策基礎起點亦不一樣。至於自己的表現,李家超說留待他人評價,他對自己只有要求。他認為特首的工作是使命,任何政策要以無私態度考慮公眾利益,並希望團隊要以這個方向提速提效,認為團隊的「整條船」正在進步。

是否再推垃圾徵費 視乎市民參與度

被問到垃圾徵費是否上屆政府留低的政治炸彈。李家超表示每屆政府都要按當時情況判斷,管理上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今次垃圾徵費計劃,絕大部分意見反映本港未有足夠配套做好回收和分類,因此需要暫緩。

至於會否在任內再推垃圾徵費,李家超表示要視乎市民參與度如何,全港750萬人每個人多年累積的生活習慣要改變,需要有認同感,否則「事倍未必功半」。他又說,垃圾徵費的目標並非為增加政府收入,而是要改變日常行為,如要用懲罰性方式改變是不切實際。

 

經濟處於轉型期 未來仍有挑戰

經濟方面,李家超說香港由他上任時的負增長到現時走向正增長,勢頭平穩發展,不少報告評估亦指出,明年經濟會比今年好,似乎正面發展的機會較大。

他強調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優勢,國家很多政策都將香港利益作為考慮元素,香港能夠從中受惠。而且香港是國際城市,吸引國際人才有優勢,同時香港稅制低、法治健全、基礎建設好、資金人才能自由流動等,加上是進入內地市場的通道或跳板,因此香港如何把握機遇相當重要,他希望政府能將整體力量凝聚,達致事半功倍。

不過,李家超表示香港仍面對挑戰,包括地緣政治複雜,出口會受到影響,要保持高度警惕,聚焦經濟,是挑戰也是機遇。

他強調香港現正處於轉型期,但相信港人一定能夠應付。港人與其逗留在未轉型期的思維,不如及早認知及部署,政府會「搭好台」將活動搞好,與業界凝聚力量,相信業界會越來越多人看清形勢,作出改變。

街舖開業較結業多 中央挺港措施陸續有來

被問到有指街舖空置率較疫情前為高,李家超說根據客觀數字,有10間結業的同時有16間開業,即開業較結業多,他要將數字講出來,讓大家有信心。

至於北上消費方面,李家超認為,要明白屬於正常趨勢,香港要求變應變,找到優勢並轉型。香港有國家優勢配合,只要與大灣區城市聯成一線,強強聯手,不要浪費精力競爭,應將精力放在互補、共贏,相信會事半功倍。他相信中央挺港措施會陸續有來。

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不變 對法官獨立審判有信心

司法方面,李家超表示《基本法》容許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他會讓這個制度繼續「行落去」,但香港的法治精神是多元結合,並非建立在海外法官有否參與。在任或因不同理由離開本港的海外法官,對於本港制度和對香港法官獨立審判有信心,個別人士有自己看法,但不影響制度,強調司法制度非常透明。

至於會否委任東南亞國家的法官,李家超表示一向公開研究不同普通法管轄區,至於邀請哪些法官成為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他指出有些國家、官員、政客甚至媒體希望干預某些案件或施壓,形容是公然踐踏法治,要用很明銳眼光看清楚,真正不講法治就是有關國家或地區。

做好自身「防疫」措施 相信干預行為會有所收歛

國家安全方面,李家超說《基本法》23條完成本地立法,再加上《香港國安法》,能做到優勢互補,確保國家安全受到保障,但不表示其他人不會做危害國家安全的事,因此香港要做好自身「防疫」措施,「鎖起門窗」,另外亦要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及國民意識教育等,同時強化情報搜集及分析能力,做到「防範勝於治療」。

他強調間諜活動一定會發生,並會通過一些迷惑性、隱藏性的方式進行,可能已在社會存在,亦會用其他議題以影響國安,因此香港需要有警覺性,但只要香港本身做好,不需要過於惶恐。

李家超指出法庭仍在審理重要案件,外國仍會嘗試干預,但當處理之後,相信干預行為會有所收歛。政府一向不希望「大鑼大鼓」去做涉及國家安全的事情,因為並非做政治宣傳,因此會務實去做,亦不會故意與他人對抗,不會主動侵犯別人,不過當面對他人侵犯香港時,就要保護自己家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