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校園】美學者招科大生參加遊行 完成後獲350元報酬

內地微信公眾號「補壹刀」日前刊登調查報道,指新一期《美國經濟評論》刊登了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栢克萊分校、慕尼黑大學、哈佛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5名學者合撰的論文,內容提及2017年進行的一項社會實驗,邀請了逾1000名科大學生參與「科學任務」,誘使他們參與七·一遊行,並獲得350元報酬,以研究學生持續參與遊行示威活動的行為。科大回應傳媒查詢時稱,該研究計劃向校方申請時並無提及會引發參與遊行及獲得酬勞,故已去信研究團隊,要求將「獲科大批准」的聲明從研究論文中刪除。

美國多間大學學者進行社會實驗,邀請科大學生參與「科學任務」,誘使他們參與七·一遊行。(文匯報圖片)
美國多間大學學者進行社會實驗,邀請科大學生參與「科學任務」,誘使他們參與七·一遊行。(文匯報圖片)

《美國經濟評論》一篇名為《持續的政治參與:社會互動和抗議運動之間的動態關係》的論文指出研究持續參與政治運動的原因。有關團隊在2017年及2018年招募約1200名科大學生參與有酬網上問卷調查,查問他們政治取態,當中有849人完成整套調查,論文在2019年6月首度發表。當時有份參與研究的香港學者為時任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張憶芹。

有關研究的首部分基礎問卷調查在2017年6月進行,訪問受訪者對政治的認識及港人身分認同程度等,完成後可獲300元報酬。第二部分同年7月進行,被隨機選中的學生在7月1日前夕收到電郵,獲邀請參加「科學任務」,即在遊行期間兩個不同時間點計算在場人數及拍攝照片,並上傳所有資訊,完成後將獲支付350元作報酬。問卷又提到可代參加者捐獻有關報酬並提供收據,可選擇的政治團體包括民建聯及現已解散的香港眾志。

其後實驗發現,短期的投入能夠導致長期的政治參與,即2017年的間接獎勵,使2018年7月的參與率提高,而這種對持續政治參與的促進並非通過改變受試者政治信仰、傾向或態度而成,而是與社會互動存在關聯,佛如在遊行現場建立的「友誼」。「補壹刀」質疑此舉是資助學生參加遊行,是「西方干涉香港事務,煽動暴力顛覆『顏色革命』的行為」。

科大表示,科大人類實驗道德委員會前年接獲有關研究項目查詢,經調查後發現研究方法與當初遞交申請時不符,包括沒有提及「引發參與遊行」為研究重點,也沒有提及參與者所獲的酬勞與參與遊行直接掛鈎。而涉事科大教授已於2019年9月離職。

劉兆佳:有違學者道德

劉兆佳
劉兆佳

香港中文大學榮休社會學講座教授劉兆佳表示,相關論文研究目標是了解有人因某些原因參與運動後,會否引發日後繼續參與抗爭運動的動機。但因沒有向學生清楚交代目標,以及可能影響學生個人思想及行為,令學生在沒有意願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變成抗爭者,是有違學者道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