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港大研究顯示 戴口罩後即使感染病毒量會較低

袁國勇,今次研究證明外國認為戴口罩無用的說法是錯誤。
袁國勇,今次研究證明外國認為戴口罩無用的說法是錯誤。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團隊進行外科口罩研究,證實戴口罩有效降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風險,而戴口罩後即使受到感染,患者體內的病毒量都會較少,有利爭取時間治療。

雖然戴口罩已成為市民日常抗疫必備的用品,但天氣開始炎熱,加上疫情已稍為放緩,已有市民開始對戴口罩的緊張程度漸漸鬆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研究團隊,利用金黃敘利亞倉鼠,研究外科口罩的效用,把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倉鼠與健康的倉鼠,放到兩個不同的籠內,空氣由受感染倉鼠籠單向流進另一個籠,並分為三組。

第一組兩個籠之間,沒有外科口罩分隔,結果三分二倉鼠受感染;第二組口罩放在健康倉鼠的籠,感染率是三分一;而第三組,口罩放在受感染倉鼠的籠,模擬帶病毒者戴口罩,感染率只是六分一,顯示戴口罩有效阻止病毒傳播。今次的研究證明外國認為戴口罩無用的說法是錯誤。

團隊其後解剖倉鼠,發現有「戴口罩」的倉鼠比沒戴的組別遲受感染,肺和氣管受損情況也相對輕微,有利爭取到更多時間接受治療。

袁國勇提醒市民,即使天氣熱,亦至少要在室內及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戴上口罩,避免夏季疫情爆發。對於限聚令等防疫管制措施星期四屆滿,但本港剛又出現本地個案群組,袁國勇認為必須先查明感染源頭才可決定是否放寬措施,至於卡拉OK和派對場所等何時可以重開,袁國勇認為要先研究如何避免在這些場所感染病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