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日,各關口北上人潮擠的水洩不通,「大打蛇餅」、「北上消費熱」有增無減,相反本地消費卻顯冷清。在融入國家發展的勢頭下如何取得平衡?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認為,一直以來香港與深圳都是往來熱點,既有北上消費同時也有南下消費,最重要是懂得應變,不斷提升自己實力,迎接市場新趨勢。
文:Wing Yip 圖:陳錦輝



曾國衞在訪問中指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工作,為未來社會的動能所在,特首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已強調需要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特首推進和督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工作。特首親自主持,三位司長作為副組長,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亦打好了基礎。
至於未來發展,曾國衞表示,無論在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幾方面的互聯互通,將不斷繼續深化,有更多政策出台,包括金融上的互聯互通、港車北上及南下的安排等等。
市民「北上消費」被指打擊了本地消費市場,曾國衞卻有不同看法:「大家可能忘記了,我以前當入境處處長,這麼多年來一直看着關口的進出,曾幾何時,大約在80、90年代,同樣有不少港人到深圳羅湖城購物、按摩。你說現在過關人數有沒有特別多?其實沒有特別多,而是一直都這麼多。」
曾國衞認為,只是彼此的消費模式改變了,大家才覺得有很大變化。過往內地同胞來港豪華遊,到今時今日變成流行深度遊,已變得比較平實。曾國衞強調變化並不出奇,最關鍵是大家不要擔心時代或消費模式改變,最重要是自己有沒有採取合適的應對方法,迎接新趨勢。
曾國衞強調「變幻才是永恆」,更引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提出的「適變、應變、求變」, 只要做好相關工作,本身具吸引力,自然會吸引到客人,毋須過度渲染所謂北上消費。
曾國衞形容「過去三年,就當了六年來用」,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特首李家超深明問題的迫切性,以一種「時不可待,只爭朝夕」的態度全力搶時間、搶企業;着力拼經濟、為民生、謀幸福。各種措施的大前提都是希望可以加快腳步。由於已做了大量工作,各項措施亦漸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