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復常】疫情下冀減學生精神壓力  葉兆輝倡學校調節課程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本港每年有900人輕生,年輕人及長者的自殺情況值得關注。尤其獨居長者面對孤單過節,檢疫時又缺乏支援,而本港學生的學習壓力大,以往曾發生有學生在長假期後輕生的個案,認爲要為學生留有空間,讓他們培養興趣和懂得欣賞自己;疫情下不少學校的非學術活動都取消,亦減少音樂和體育課等,或會再減少學童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培養興趣和懂得欣賞自己,建議學校應調節課程,增加學生學習動機,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

葉兆輝建議在疫情下,學校調節課程,增加學生學習動機,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
葉兆輝建議在疫情下,學校調節課程,增加學生學習動機,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
葉兆輝指,自2019年開始,青少年的自殺率不斷上升,年輕人士所獲得的校園和社會支援不是太足夠。
葉兆輝指,自2019年開始,青少年的自殺率不斷上升,年輕人士所獲得的校園和社會支援不是太足夠。

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去年15歲以下人士的自殺率上升至歷史新高,葉兆輝在一個電台節目說,自2019年開始,青少年的自殺率近年不斷上升,年輕人士所獲得的校園和社會支援不是太足夠。他說,香港每年有超過900人自殺,去年的自殺率為12.3,即每10萬人中有12.3人死於自殺,較2020年的12.1略高。

他指出,部份長者選擇輕生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以及感覺自己被忽略,他們情緒低落的原因包括親人去了另一個地方生活、疫情下要隔離檢疫卻欠缺支援、本身是獨居長者等。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培訓顧問張鳳儀指,疫情下年輕人與平輩透過網上溝通,保持社交關係十分重要,家長亦要避免對只以考試成績衡量子女價值,才能讓他們健康發展。張鳳儀說,香港一向很有人情味,以前的年代鄰舍關係較好。她說,左鄰右里多些守望相助和傾談,有助打開隔漠,可讓老人家不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一名58歲男電工因協助末期癌症妻子了結生命,被判感化令,警誡下稱希望「安樂死」合法化。葉兆輝指,社區醫療資源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間,部分有需要市民不了解社區支援網絡,未能得到及時幫助,認爲政府應先做好支援和訊息流通,確保「安樂死」是選擇而非妥協,社會才能進一步詳細討論。 葉兆輝又指,部分患病長者不希望成爲家人負累而輕生,同樣要靠社區網絡接觸和幫助,有組織正透過跨代支援系統,由年輕人關懷長者,讓長者獲得認同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