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少事,早前一場「世紀暴雨」,全港多區受到重創,考驗了特區政府處理應災的能力。其中港島南區石澳道出現路陷及塌樹,堵塞了石澳村及大浪灣村的主要通道,更需運用水路進行救援。另外,茶果嶺村受山泥傾瀉影響,緊急疏散200名村民。面對這些大型行動,最能拿握地區事務的民政事務專員,發揮了重要角色。《堅雜誌》訪問了兩位專員,他們均表示,地區事務直接影響市民的生活,作為專員就要「先急市民所急,當問題未發生時,亦要盡量議訂出解決方法」。
「警方快艇真是很拋,要捉實扶手」,回想當日坐快艇救災的情景,南區民政專員鄭港涌指,自己到場時已有浮橋搭上岸,但都是「浮下浮下」,每走一步都要很小心,卻已較首批到場的同事好,因為,石澳無碼頭,需要在沙灘上岸,快艇去到最淺水位置,但都及腰的深度,同事便要跳落艇,涉水而行,肩負還抬着生活物資、藥物等,「大家都分不到海水還是汗水。」
除當日拯救行動外,安排居民到庇護中心,箇中也有考量,鄭指出,由於有不少居民在銅鑼灣上班及上學,臨時庇護中心於是安排在銅鑼灣社區會堂,雖然不同行政區地,亦發揮協作精神。由於有部份居民選擇留守,紀律部隊及民政處的同事,亦通宵駐守,除能即時提供協助外,更帶出一個信息,他們並不孤單,給居民一些信心。對於今次的救援行動,鄭透露,未試過以這種方式處理地區事務,是一個很難忘的經歷。
另外,每逢颱風或暴雨,都是水浸黑點的鯉魚門,時任觀塘民政事務專員林兆康在接受訪問時就表示,一直以來,每逢颱風暴雨等天氣,都「金睛火眼」留意天文台公布的「海圖基準面」的數字,當晚大約凌晨時分,公布的數字上升了0.3米,為安全起見,立即開放社區中心,作為臨時收容中心,幸好水浸情況不嚴重。
扛過暴雨的侵襲,山泥傾瀉的威脅卻接踵而來,林指出,當晚(9月8日)晚上8時許,茶果嶺道附近發生山坡冧山泥,經土木工程處派員視察,認為需要疏散附近茶果嶺村居民,於是立即展開撤離行動,和開放藍田(東區)社區會堂和藍田(西區)社區會堂,其餘的民民就選擇投靠親友,林兆康形容「當時居民都很擔心,憂慮村屋會否被山泥沖毀,不知何時才能重歸家園。」
在一周內需要處理兩場天災,林兆康認為,作為專員最重要是做好協調的角色,單靠民政處並不足夠,需要社區內不同團體及持分者一同合作,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林指出,總結今次抗災經驗,在動員過程中,能夠萬眾一心齊心行動,溝通是最重要一環。除此之外,凡事細心,親身感受市民所需。
他就舉出,當雨勢減緩受影響的道路準備重開前,自己先在區內走一轉,視察路面情況,確保暢順,才給市民使用。因為,若路面還未清理妥當,一旦出現大塞車或其他混亂時,非大家想預見,故溝通、細心了解區內每事每物,盡量解決未發生的問題,是相當重要。
另外,鄭港涌亦指出,除今次「坐快艇救援外」,其實在2020年上任南區專員十多天,便要打抗疫這場仗,當時處理圍封強檢樓宇、派發防疫物資等,無論自己及同事,均走在最前線,在疫情最緊張時,為怕家人受到感染,在家中自我隔離,甚至到父親家中食飯,都是「先夾起一些餸到另外一處食」,當時的挑戰亦不少。
鄭表示,明年一月一日,新一屆區議會,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一職,外界對專員有更多的要求及期望。他認為,重塑地區治理後,推動地區工作時,除有區議會外,還有「關愛隊」、「三會」委員,仿如多了幾雙手辦事,加強彼此的溝通,親身走入群眾,是相當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