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委員會今日(12日)公布最新公屋輪候冊數字,截至6月底約有15.36萬宗一般公屋申請及約10.1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合共有25.46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則為3.7年,為逾20年來的高峰。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對情況感到憂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表示,對於最新的數字感到憂心,但並不感到意外。他又稱,以現時《長遠房屋策略》的推算模式及房委會的建屋成績,可預算未來3至5年的輪候情況不會有大改變。他解釋,現時每年「一般公屋」新申請約為2萬宗,每年新建單位有有1.4萬個,加上回收單位約7000個,即合共只有2.1萬個單位可作編配,當中會分配8%或上限2000個單位予非長者的一人申請,即實際可編配予「一般公屋」申請的單位與「一般公屋」新申請數量已互相抵銷,甚至有機會出現「不夠數」。故在新供應與新需求對沖後,輪候冊累積個案數量及輪候時間根本不會有變。
柯創盛又指,房委會去年12月公布的未來5年供應預測顯示新建單位只有平均1.3萬個,料往後5年輪候時間都難以樂觀。他認為當局必須更大刀闊斧增加公屋供應,至少必須做到以平均2.1萬個單位為目標,否則未來一段時間都走不出公屋短缺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