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訪問超過950名應屆文憑試(DSE)考生,問卷以10分為最高壓力,受訪者的壓力平均為6.9分,較去年同類調查結果高0.13分;23%受訪者指壓力有9至10分。超過80%受訪者表示感到身心疲累;70%受訪者學習動力消減、難以集中精神;六成考生表示容易情緒波動。

負責調查的學友社是在本月主進行有關的訪問。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表示,今年的考生和報考聯招人數都增加約10%,其中自修生增加37%,估計考生因此感到有更大競爭,擔心未能如願升學。他指,DSE是以水平參照方式評分,提醒同學只需要做好自己,便能達到相關成績。
他又指,疫情後有部份學科回復原本考核模式,包括恢復校本評核(SBA),以及考卷出現較少選擇題;亦有科目的考核模式和以往不同,考生需要時間適應,導致温習時間不足。考生普遍認為壓力主要來自憂慮出路、溫習及準備時間不足,以及自我期望過高。
吳寶城又指,雖然現時升學出路較以往多,但考生的選擇與之前相若,都期望入讀特定大學和資助學位,可見他們的自我期望導致壓力有所上升。
有應屆DSE考生表示,希望入讀體育科學或體育教育相關的副學士課程,擔心中文科成績未能達到最低入學標準,有一定壓力。他認為考試是自己要面對的事,因此較少和其他人傾訴,即使傾訴,對象都會是朋友,而家人雖然支持自己,但就未能就考試提出具體意見。
學友社呼籲考生要多留意有否出現壓力徵兆,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制定時間表,及了解不同出路的資訊等,以減輕不安,亦要作適當的期望管理,和家長作良好溝通。家長亦要了解子女狀況,提供正面支持,盡量減少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