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數字顯示,本港兩周前的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百分比約為1.35%,高於對上一周的1.09%。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隨著到內地、台灣、日本及新加坡等地旅遊的港人陸續返港,可能會持續將流感病毒帶入境,幾周後陽性比率或進一步升至4.94%基線水平,意味下月有機會踏入流感高峰期。
許樹昌在一個電視節目指,目前本港整體多了5%人口接種流感疫苗,接種劑數達174.5萬,爆發情況理應不差過去年。不過他提到,主流病毒株一旦由甲型H1N1轉為H3N2,可能令爆發期「駁著出現」,導致流感季節延長。
許樹昌解釋,2020年至去年3月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流感病毒幾乎絕跡,市民沒有接觸流感病毒,自然沒有免疫反應;解除口罩令等措施後,就陸續出現不同類型的流感爆發。他又說,12至18歲及50至64歲群組的流感疫苗接種率有所提高,但「一老一嫩」,即65歲以上社區長者,以及半歲至2歲幼童接種率,仍分別只維持在約51%及16.4%,形容有隱憂,比率仍未理想。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本港錄得31宗兒童嚴重或死亡的流感個案,指未成年人士若未打針,感染流感後出現併發症甚至死亡的風險,會較同齡的已接種人士高出3倍,其中2至5歲群組的風險更會高達6.4倍。
另外,許樹昌透露,衛生防護中心正研究利用污水監測的方法,監察季節性流感病毒活躍程度,但暫時數據不多,因此仍要多花功夫,同步與其他指標比較。
許樹昌表示,過去三周數據顯示,本港短期內出現新冠病毒大爆發機會不高,兩周前新冠病毒的呼吸道樣本陽性比率約為0.84%,每立方米污水含有約3.8萬粒病毒,兩組數據均反映新冠活躍程度屬偏低水平。
他又指,世衛正監察的JN.1分支,包括在美國流行的XEC病毒株,以至KP.3.1.1,均屬JN.1的後代,雖然傳播性較強,但患者感染後的嚴重程度並未見加劇;加上社區有不少人曾接種疫苗和受感染,相信有一定的混合免疫作用。他強調,曾接種XBB新冠疫苗的人士,體內的T細胞反應,亦有效應對JN.1病毒株。
許樹昌又談到,他月初到中文大學醫院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觀察到市民對打針的反應的確不是太好。他形容,購買疫苗是費用高昂的項目,「入得少,一旦引起爆發,公眾會罵;如果入得太多,又會有點浪費」,而在全球搶購疫苗的情況下,藥廠願意向香港供多少貨亦是因素之一。不過他強調,為保護高危群組,包括長者、長期病患者、免疫系統失調人士、孕婦及前線醫護人員等,政府仍有需要購入一定數量的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