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暫緩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

特區政府宣布,暫緩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局方會增加連串回收的配套設施,並於6月1日起,向公屋租戶每月免費派發20個指定袋,為期半年,幫助租戶習慣源頭減廢,善用回收設施。特區政府亦會推出《減廢回收約章》,鼓勵物管簽署,承諾提供分類回收設施,將回收物妥善交回回收商處理;而簽署約章的私人屋苑或大廈將可獲發免費指定袋。局方將於明年年中,向立法會匯報政府工作進度、市民減少垃圾的參與度和政府看法。

卓永興(左)與謝震寰到立法會向議員匯報垃圾徵費計劃進展。(燊亮攝)
卓永興(左)與謝震寰到立法會向議員匯報垃圾徵費計劃進展。(燊亮攝)
卓永興與謝展寰出席立法會聯席會議,宣布暫緩原定在8月1日實施的垃圾收費。(網上圖片)
卓永興與謝展寰出席立法會聯席會議,宣布暫緩原定在8月1日實施的垃圾收費。(網上圖片)
卓永興。(網上截圖)
卓永興。(網上截圖)
謝展寰。(網上截圖)
謝展寰。(網上截圖)
日後局方會增設更多廚餘回收機。(網上圖片)
日後局方會增設更多廚餘回收機。(網上圖片)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下午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及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時表示,根據不同研究及政府收集的意見均顯示,支持如期推行垃圾收費的市民不多,大約七至八成市民反對如期推行,而先行先試的結果,顯示出市民覺得垃圾收費的操作繁複,以及大部分住宅樓宇參與者,並沒有善用獲派的指定袋,在先行先試的後半段更為明顯,對於垃圾棄置量、回收量,以致參與者處理垃圾的習慣並沒有很大改變,分撿垃圾亦大大加重了清潔員工的工作量,同時,就使用「指定袋」方面,亦令餐飲業和安老院經營成本上升,經營更困難,因此,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建議暫緩。

其次,卓永興提到,政府亦留意到不同調研都顯示,大部分市民對於實施垃圾收費有很大保留、社會回收文化根基不足夠、現時回收網絡和設施的覆蓋有限、法例訂定的收費方式給人有增加政府收入的錯覺,影響市民對垃圾收費計劃的認同;法例亦令到前線清潔員工的工作量和壓力大增;鑑於經濟復原的速度並未如預期般快速和強勁,若落實收費的話,會令商界尤其是飲食業界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同意環境及生態局局長的建議,向行政長官作推薦,並獲得接納。

卓永興表示,政府會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增加回收的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研究如何優化垃圾收費計劃等。特區政府會不斷監察和評估,整體社會在減少固體廢物,和市民在改變處理垃圾習慣的成熟情況。相信要改變700多萬市民的習慣,不可以急於一時,需要按部就班,政府會在明年中,向事務委員會匯報工作進度。

另外,出席聯席會議的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表示,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的結果,和社會意見反映現時無條件實施垃圾收費,政府必須大力改善回收配套系統和推進回收文化,但相關工作不可能短時間準備好,強調政府初心從來無改變,相信過去數個月的努力並無白費,屬於好開始,未來將擴大回收配套和增加公眾教育,當局會不時評估工作進度。

謝展寰提到,將於下月1日起,逐步向所有公屋住戶,每月免費提供20個指定袋,為期6個月,幫助住戶源頭減廢和善用回收設施,希望市民可使用20個指定袋棄置所有垃圾,毋須再額外使用垃圾袋,相關做法目的為宣傳教育,清潔工人毋須改變現有工作模式。至於私人屋苑的物管代表只需簽署《減廢回收約章》,承諾提供分類回收設施和妥善交予回收箱,同樣可獲政府提供免費指定袋。

他指出,局方留意到廚餘收集點數量和覆蓋度,遠不及實際需要,稍後會加速擴大社區回收網絡,在全港公共屋邨和大型私人屋苑額外加裝智能廚餘回收桶和廚餘收集設施,目標一年內將相關數目增大一倍。並且,增設廚餘回收流動點,在大約100個垃圾收集站設立廚餘收集點,供市民和食肆使用;並延長綠在區區回收設施營業時間,增加收集點數目至800個,並找尋足夠的垃圾收集站和回收便利點,同時也會研究將「綠綠賞」電子積分可以兌換為購物劵,增加鼓勵回收的吸引力。

謝展寰強調,局方會深入研究優化垃圾收費計劃,包括免除前線員工的法律責任、減輕對個別界別和人士經濟負擔、指定袋設計和是否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目標推行等,希望讓市民容易適應和接受,業界容易執行。

聯席會議上,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希望政府減廢的工作不要停下。另一名民建聯議員梁熙就指,政府要提供更多誘因,優化回收時間及地點,配合市民的生活模式;及對參與配合先行先試的居民提供禮券、更多綠綠賞積分獎賞等。

新民黨議員陳家佩認為,今次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政府與市民的初心並非一條心,大家目標不一致,市民需要理解政府的初心及目標,希望政府趁今次契機,繼續做宣傳教育工作。

自由黨議員李鎮強建議,政府趁暫緩收費期間,提出修例讓前線清潔工、物管員工等,處理違規垃圾問題上不會受到刑責影響,以免擔驚受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