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緩垃圾徵費防民情反彈 謝展寰稱現定推行時間屬不負責任

政府叫停8月1日推行垃圾徵費,暫緩全港市民要使用指定垃圾袋措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真正落實垃圾徵費有兩項基本條件,包括要考慮民情,確保市民接受到,亦要讓大眾和前線清潔工容易執行,強調若訂出具體的押後時間表,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謝展寰強調,若現時訂出垃圾徵費具體的押後時間表,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謝展寰強調,若現時訂出垃圾徵費具體的押後時間表,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石鼓洲外海人工島興建的轉廢為能焚化設施,環境局預計明年可落成使用。(環境局網頁圖片)
石鼓洲外海人工島興建的轉廢為能焚化設施,環境局預計明年可落成使用。(環境局網頁圖片)

謝展寰早上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垃圾徵費這個議題已討論20年,用指定袋推動垃圾徵費是建基於民意基礎,由於過去一段時間,本港經歷許多事情,影響社會氣氛,今時今日再以徵費方式去做,社會反彈明顯,加上有7至8成受訪市民表明反對在8月1日落實政策,於民意清晰的情況下,作為負責任政府作出有關決定。

謝展寰說,早前實施的先行先試計劃,證明衍生了很多問題,最少2名清潔工親自向他表明,因擔心法律責任問題,加上工作量和工時大增,若政府真正落實安排,他們將考慮轉行。他又指,部份院舍反映,日常營運會有很多尿片、棉花及醫療廢物,即使落實垃圾收費,都未能減少垃圾量,而且市面上很多調查都顯示,70至80%市民都反對措施,如果強行如期落實,可能造成很大的民意反彈,產生更多問題,因此當局決定「停一停」,思考如何改良計劃才是最好。

不過謝展寰又認為,近日市民對減廢回收的認知和支持程度大幅提升,多類物品的回收量增加40%,廚餘回收量更增加逾1倍,希望藉今次機會,讓更多市民繼續試用綠色指定垃圾袋,嘗試分類回收,同時擴大回收配套設施。他指出,政府計劃今年派出流動車,設100個廚餘收集點,亦會在100個垃圾站提供廚餘回收服務。他又說,環保署正與食環署研究在合適的街市內設廚餘回收設施,方便附近的居民及食肆,但具體數量仍正商討。

本港正與內地探討大灣區廢物資源一體化,謝展寰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沒有想過將垃圾運上大灣區處理或者燒。他說,本港每日平均產生1萬1千噸垃圾,由於未來合共會有3座焚化爐,屆時完全有能力處理本港的垃圾量。

他又說,現代化焚化設施已無污染的問題,垃圾經過焚化爐後可以用作建築材料,轉廢為能,焚化爐亦可結合成為康樂設施,甚至成為旅遊景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