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聯同一眾司局長到沙田官立中學,出席《施政報告》第二場地區諮詢會。李家超表示,參加者提供的意見,將對他製訂《施政報告》的重點議題,以及訂立優次很有幫助,他感覺到大家普遍支持他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施政方針及政策,他希望在落實措施時「做深、做大」,探索是否有新領域或議題。
出席今早地區諮詢會的官員包括6名司長及副司長,他們在台上坐在李家超旁邊。另外,全體局長或署理局長也在與會者的席上聽意見。
有市民建議,政府加強本地「留人才、育人才」措施,可考慮設立基金激勵特定人才稀缺的行業,並針對特定學科提供獎學金;有市民建議考慮設立「本地創科專才學徒計劃」,除了有助外地來港專業人士組成團隊,亦讓本地創科人員有學習的機會。
有市民認為,應仿傚內地部分城市容許在社區擺設小攤檔,銷售食物、飾物和玩具,振興「夜經濟」,亦要考慮下調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協助年輕中產市民購買私樓。有市民則提出,在各區按各自優勢增加景點,例如在大埔興建回歸博物館,亦提議引入投資移民,要求投放資金在樓市和股市一段時間,刺激疲弱的經濟。
李家超表示,感謝市民的廣泛意見,提到政府正就搞起夜間活動做工作,如何多方面發展旅遊的建議亦值得參考,更聽到重視人才、人力供應的問題,特別在本地人才培訓、挽留和落地生根方面,而科技除了應用在日常生活,亦要保障市民利益,當局會認真考慮。
亦有市民表示,「數字經濟」帶來機遇的同時,引申網絡安全和科技犯罪問題,希望增撥資源予保安局和警務處堵塞漏洞。有市民指,大部分使用電動輪椅、在家中有不同復康設施的殘疾人士,均有領取綜援實報實銷醫療器材的開支,希望當局容許持工作合約和強積金供款的殘疾人士,繼續能實報實銷有關開支,協助他們投入勞動市場。
有航空界人士反映,對於政府將於10月引入首批航空業外勞,感到有點擔心,認為與其搶人才,不如會否考慮為本地人才提供輪班及交通等津貼,以挽留人才。
亦有少數族裔人士關注,政府會否提供更多資源及機會,鼓勵少數族裔青年向上流,發展事業,提升社會經濟地位。他指出,不少少數族裔青年畢業後,寧願選擇做地盤工或外賣員等,因為薪酬較高,亦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育有兩名小朋友的市民指出,在港生育成本很高,建議政府資助增設並培訓社區保姆,促進家庭主婦就業。
李家超強調,首要照顧本地勞工及人才,輸入勞工屬短期措施,以解決當前人手短缺問題,長遠會做好培訓,提供多元出路。至於吸納人才方面,他說香港正與世界競爭,需要「夠膽些」。他又說,政府已制定「青年發展藍圖」,透過做好生涯規劃,幫助青年在學術及技術等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