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必須做好應對國家安全挑戰的準備

今日(15日)為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報章撰文指,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全球不穩定因素增加,香港面對的國家安全風險變化莫測,外部勢力干預滲透,竄逃海外反中亂港分子肆意抹黑攻擊,潛藏在港的破壞力量煽動矛盾,製造對立和「軟對抗」,破壞團結,本土恐怖主義和孤狼式襲擊等威脅亦不容忽視,必須全面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做好應對國家安全挑戰的準備。

李家超。(政府新聞處)
李家超。(政府新聞處)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上圖片)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上圖片)

李家超在文中指出,今天為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實施《香港國安法》五周年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生效一周年的日子,意義重大。他指出,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國人大常委會接着於2015年7月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地位,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16年4月15日是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李家超提到,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做好國家安全的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共同維護國家安全,自2020年公布實施《香港國安法》後,每年通過「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舉辦系列活動,推動學校及社群參與,目的包括,提升國家安全意識。

李家超表示,通過「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活動,促進市民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國家安全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過去兩年,國家安全的宣傳教育得到大幅提升,除了特區政府每年圍繞4月15日舉辦大型宣傳活動外,不同社會機構、地區團體、學校、企業紛紛響應,分別舉辦豐富多彩活動,效果良好。

在普及國家安全知識方面,李家超指,特區政府首次設置了國家安全展覽廳,通過實物展示、三維模型、立體短片等介紹國家成就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和意義,有效提升市民和學生對二十個國家安全領域,以及傳統安全如政治、軍事、國土等領域和非傳統安全如經濟、金融、文化、科技、網絡、數據等領域的認識。展覽廳去年8月開幕至今,參觀人數已超過60萬。

李家超說,特區政府持續完善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建設,做好國家安全相關法例的解說,自《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後,市民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的意識大幅提升,相關法治觀念進一步加強。

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李家超稱,特區政府培訓地區國安導師、發展青年國安大使、安排學生到內地參訪國家安全項目,促進地區領袖、青年和學生主動承擔維護國家安全責任,積極向全港十八區傳播國安信息,在社會形成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良好氛圍。地區國安導師培訓自去年11月啟動後,已有近3,000名地區領袖接受訓練,繼而向超過120,000名市民傳播國安信息。

李家超說,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特別明確了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切實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他說,去年三月,特區政府與立法會共同完成了等待26年8個月19天的光榮歷史使命,履行了《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與《香港國安法》渾然一體、兼容互補,築牢了香港維護國家的法律屏障,構建了促進經濟發展的安全根基。

李家超在文中又指出,世界百年未見的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局部地區衝突頻繁,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不穩定因素增加,香港面對的國家安全風險變化莫測,外部勢力干預滲透,竄逃海外反中亂港分子肆意抹黑攻擊,潛藏在港的破壞力量煽動矛盾,製造對立、「軟對抗」,破壞團結,本土恐怖主義和孤狼式襲擊等威脅不容忽視。

李家超表示,必須全面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繼續與社會各界共同做好應對國家安全挑戰的準備,當中列出4項準備工作,包括要堅定不移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深化落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最高原則。其次為深入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鞏固提升應急處變能力,切實維持社會穩定。第三項準備工作,就是要不斷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修訂《職工會條例》,進一步優化公務員紀律機制,更新《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

最後一點是,深入推廣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以新穎方法,通過跨媒體應用,配合科技,鼓勵家庭共同參與,提升社會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氛圍。

李家超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正以堅實步伐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香港要把握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在全面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同時,我們要竭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持續築牢國家安全屏障,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安全根基,為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