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下,國家應特區政府的請求,派出375名來自全國最高級別的「三甲醫院」的醫護來港,協助對抗疫情,其專業表現,令港人印象深刻。正值目前公立醫院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倡議,把落馬洲河套區援建「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應急醫院」),擴展為「三甲醫院」水平,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管理模式運作,讓內地具質素的醫護應診,同時,以香港作為「跳板」,把內地的醫護的軟實力,輸出其他國家或地區。
為早前為解決公立醫院人手不足的問題,醫管局親往英國及澳洲,舉行招聘工作,但成功招聘的人數,遠不及實際需要填補數目。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梁熙接受《堅料網》訪問時指出,目前香港仍欠缺500名醫生及3,000名護士,無論向海外招募,遠不能填補欠缺的數目。就算醫管局願意引入內地醫護人手,但由於兩地醫療系統不同,需要由一名本地醫生,「帶住」一名內地醫生工作,表面上數目多了,但實際解決不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
他認為,吸收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管理經驗,加上一直以來,兩地已經有不少醫生及護理人才,進行了不少的交流及培訓計劃,大家已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及默契。況且,在落馬洲河套區援建的「應急醫院」,有數百張病床,應該妥善運用,不要浪費有關設施,並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負責管理,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加入政府前是港大深圳醫院院長,有關運作應很熟悉。
為針對市民輪候專科時間頻長的問題,而目前專科輪候時間為平均50至70周,最長更為109至112周,梁熙提議,可將服務範圍擴大至多項專科治療,例如耳鼻喉、眼科、骨科及內科,以及,提供復康服務等。至於監管及收費方面,他指出,當然是完全依照本地公立醫院的規則,和有關收費模式,目的只讓市民有多選擇,繼續輪候還是到「應急醫院」接受醫治。
被問及,如何讓市民對內地醫護建立信心,梁熙表示,目前國家的醫護水平,在疫情期間,大家有目共睹,加上,內地按照國際標準,整合了一套《醫院質量國際認證標準(2021)版》,並全力推動將「三甲」醫院的水平與國際對接,只要「應急醫院」的水平,能夠符合「三甲」醫院的標準,成功取得國際醫療保健品質協會(ISQua)的國際認證,有助加強大家的信心。
他形容,情況就如「你識英文,而且好叻,但只是未考國際認證試一樣」,只要「應急醫院」通過這個國際標準,就意味著內地的三甲醫院的質素,具同等的水平,香港市民自會放心。除此之外,便可以將香港作為走上國際醫護舞台的「跳板」,輸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繼高鐵及建築技術外,又一價廉物美的亮點產品,向世界推廣國家的軟實力。
據悉,內地已有300名醫護人手正候命中,有關計劃為援港工作之一。梁熙指出,立法會已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容許指定院校畢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5年後免試註冊,其中有數間內地大學,包括復旦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武漢大學6年制醫學學士、中山大學5年制醫學學士課程、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預計能應付暫時需要,無需急於修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