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發表氫能發展策略 謝展寰:抓住氫能發展機遇可助碳中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稱,如香港能抓住氫能發展機遇,可助香港邁向碳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稱,如香港能抓住氫能發展機遇,可助香港邁向碳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港府昨日(17日)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世界各國正全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國家擁有良好發展基礎,明確將氫能定位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香港能抓住氫能發展機遇,可助香港邁向碳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港府又透露全港首個公眾「加氫站」在今年內投入服務,食環署亦會試驗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當局指已制定時間表推進氫能發展,明年上半年會針對氫氣儲存、使用等提交修例建議,目標最遲在2027年預備與國際標準認證接軌。

謝展寰表示,政府在前年成立的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至今已制定在香港氫能應用的暫行標準,同意14個試驗項目,其中氫能巴士已投入服務,本地首個公眾加氫站正建設中,預期今年稍後可投入服務。屆時食環署將啟動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的試驗計劃,港鐵亦會以非載客形式,測試氫能源有軌電車計劃,可望今年啟動。他指出當局的項目涵蓋多方面,亦包括培養人才。

謝展寰又稱,內地的氫能產業對於氫能的製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等的主要技術,以及生產的工藝都有一定基礎,部分甚至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因此內地的技術可以為香港提供支援和機遇。當局亦考慮到,相對其他零碳或低碳燃料,綠氫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仍然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在制定策略時需要為氫能未來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保留一定彈性。他續指,本港要克服確保安全、合適技術、基礎設施、成本效益、人才培訓以及社會接受的六大方面挑戰,並考慮香港獨特情況,提出按照完善法規、制定標準、配合市場以及審慎推進四大策略,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

而由於氫氣較為昂貴,在成本效益考量下,港府預料短期內難以廣泛應用,尤其零碳排放的「綠氫」,期望現時制定足夠法規,以便氫能成本效益更高時大規模使用。謝展寰提到,推動氫能時當局仍要視乎價格變動,現時策略上會先在不同地方嘗試使用灰氫,以制定法規及標準,培訓維修人員,以便氫氣供應充足,價格下降並符合成本效益時大規模使用。謝續指,本港氫能的發展和使用上要追求香港完全自立並不實際,內地的氫能產業有一定的基礎,部分甚至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亦大力生產氫氣,舉例內地企業在新疆利用太陽能生產氫氣等,相信長遠能足以供應本港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