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昨日(14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主題是「革新謀發展 奮進開新局」。並宣布繼續推行「現金分享計劃」,合資格永久性居民每人獲發10,000元,合資格非永久性居民每人獲發6,000元。另外,新推出「育兒津貼」計劃,向未滿三歲的澳門出生嬰幼兒,每月派發1,500元,每年合共18,000元津貼。

岑浩輝在立法會發表《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他表示,在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堅持審慎理財原則的前提下,將延續多項稅務優惠及惠民措施。他指出,澳門的財政收入單一,要善用資源精準扶貧,在量入為出原則下,幫扶「一老一幼」以及社會弱勢。岑浩輝預告要「完善現金分享制度」,節省開支,增進民生福利。
今份為岑浩輝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除延續派錢措施外,還增設「育兒津貼」計劃,向3歲以下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嬰幼兒,每月發放1,500元,每年合共18,000元津貼。另外,出生津貼增至6,500元;結婚津貼提高至2,200元;殘疾津貼(普通)增至每年10,000元;殘疾津貼(特別)提高至每年20,000元;殘疾金增至每月3,900元。另外,醫療券由600元增至700元;敬老金提高至每年10,000元;養老金增至每月3,900元。
此外,岑浩輝預告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審慎理財原則的前提下,將適時「完善」現金分享制度,節省的開支用於增進民生福利和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未有透露調整細節。
事實上,澳門過去十多年已派錢超過900億元,今年預算74.8億元,然而約68萬名澳門居民當中,粗略計算有逾5萬人不在澳門生活、消費、納稅、貢獻,卻可受惠派錢。
岑浩輝早前預告「派錢」 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政府財政、政策精準、公平以及受惠者與澳門的聯繫等。當時有商界建議為派錢設限,受惠者必須每年留澳183天,節省的財政資源投放於其他民生福利,刺激當地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