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端:民主黨身份成參選立會「負資產」 需根除「民主抗共」死結

民主黨早前敲定黨員參選立法會甄選機制,提高黨內參選門檻,但無就是否派人參選表決。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撰文表示,民主黨實質以罷選對抗新選舉制度,只是由「硬對抗」變為「軟對抗」,有意參與甄選的黨員要需獲來自不同支部合共40個提名,因此民主黨員的身份對於參選者而言已成「負資產」。他又提到,民主黨堅持對抗路線,極有可能為成為以後的「動亂之源」,認為民主黨需根據香港新環境從根本調整路線,根除「民主拒共」的死結,才有可能獲得重生的希望。

盧文端認為,民主黨需根除「民主拒共」的死結,才有可能獲得重生的希望。(中通社)
盧文端認為,民主黨需根除「民主拒共」的死結,才有可能獲得重生的希望。(中通社)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於報章撰文表示,民主黨於9月26日召開會員大會,原就是否派員參選立法會作出決定,結果會上並未作正式表決,而是授權由中委會制訂甄選機制。他認為,其一,民主黨最近雖然對是否參選的取態有所調整,但實質仍然以罷選對抗已列入《基本法》的新選舉制度,不過是由「硬對抗」變為「軟對抗」;其二,對於爭取提名「入閘」來說,民主黨的身分已因為該黨堅持對抗路線而成為「負資產」,該黨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不是要不要參選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參選的問題,以民主黨成員身分獲得所需選委會5個界別的提名,已近乎不可能,能否通過資格審查更是大有疑問,有意參選的民主黨成員可能要早謀對策,另找出路;其三,民主黨若要改弦易轍獲得重生,不能只是回到當初信念與目標的「原點」,而要根據香港新環境從根本上調整路線,尤其要根除「民主拒共」的死結,以符合「愛國者治港」的最低要求。

他指一民主黨最近關於是否參選問題的一系列動作及決定,不是棄選,是罷選,不過不是「硬罷選」,而是轉了彎的變相罷選即「軟罷選」。民主黨之前一直對外放風說,黨內一邊倒反對參選,以至外界都相信民主黨9月26日的大會肯定會通過一個不參選的決定,不過,據稱是為了規避「法律風險」,這次大會並沒有直接作出決定,而是交由中委會定下參選門檻,當天的傾向性意見是,將以往參選者只需獲所屬支部10人提名的門檻提升4倍,即參選者需民主黨5個支部各10人共50個提名,即使民主黨元老李華明亦質疑「擺明是出難題」,有輿論更是一針見血指出,民主黨冀用提名程序達到棄選目的,參選者需獲參選選區所屬支部20名會員以及另外4個支部各5名會員共40個提名,之後還要得到特別會員大會過半數支持,並仍有可能被除名,高門檻令一般黨員難出線參選,想選不能選。

盧文端引述張志剛近日在報章文章中的質問指:「民主黨作為香港過去『泛民主派』的旗艦,曾是立法會其中一個單一最大政黨,在策動『35+』奪權運動時摩拳擦掌、身先士卒,但在完善選舉辦法之後,就杯葛、抵制、不參與!這是什麼政治態度?這個政治態度至明確不過!民主黨只肯做企圖奪權變天的民主黨,而不肯回歸到擁護中央政府,擁護基本法,擁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民主黨!」他提及,民主黨鬧騰罷選的最嚴重後果,不是民主黨成員能否跨過自設的高門檻「出閘」參選的問題,而是導致所有以民主黨身分參選的人獲得5個界別的選委提名「入閘」參選的可能,差不多已經消失。

盧文端批評,民主黨陷於現在的困境,甚至有可能連累成員不能「入閘」參選立法會,完全是他們自己鬧騰對抗罷選的結果,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民主黨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前有「越線」行為,中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包容,但在國安法實施之後對抗新選制,則屬於「頂風犯案」,中央不會再接受,相信「即使拿到所需提名,亦可能在資格審查關口前止步。

他認為,民主黨的「原點」即使有愛國成分,但亦有很深的「拒共、反共」情結,「民主回歸」、「愛國不愛黨」等,正正表明他們所講的民主,最重要目的是「拒共、反共」。民主黨對新選舉制度如此抗拒,深層原因正在於此,故他認為,不根除「民主拒共」的「死結」,民主黨難以走出困境,必須重新檢視其黨綱,切實做到尊重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基本制度,不做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以符合「愛國者治港」的最低要求,只有如此,才可獲得重生的希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