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網誌中表示,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新法例自4月22日開始實施,6個月的適應期將於9日後,即10月21日完結。近日環保署不斷提醒業界,要為適應期屆滿作好準備。適應期完結後,當局仍會大力推動宣傳教育,但要輔以適度執法,執法重點是優先在源頭供應層面着手,主力巡視售賣點,確保源頭商戶不再違規售賣受管制的即棄塑膠餐具和產品。
他認為一個全新的「走塑、走即棄、綠色回收」文化在不同的人和團體支持下開始逐漸成形,合力推動邁向「走塑新里程」。
謝展寰表示,業界向他反映,外賣顧客約8成已選擇不需要外賣餐具,環保署進行巡查食肆時更發現約有3成已不再提供任何外賣餐具。這些改變都表明很多市民外賣都不再依賴即棄塑膠餐具,所以這些食肆相信不提供外賣餐具也不會嚴重影響生意。
他感謝業界大力支持,以及積極參與的市民和團體,以行動支持減少即棄塑膠。他再次提醒商戶適應期還有9日便完結,還未準備好的應盡快採取行動,以符合法例的要求。謝展寰強調,餐飲業界的商戶如有需要尋找合適的非塑膠替代品,可到訪環保署的「綠色餐具平台」(www.greentableware.hk)參考相關資料,或致電環保署熱線2838 3111。
他指出雖然越來越多市民自備餐具,但在可見的將來,社會對非塑膠替代品仍有一定需求。早前不少飲食業界人士表示,擔心使用替代品會導致成本上升,但5個多月以來,不少經營者都說因為很多顧客毋須外賣餐具,餐廳用在替代品的實際支出減少。對於不少意見指出,一些店舖提供的非塑膠即棄餐具不好用,市場上實際有很多選擇,店舖可以留意顧客的使用經驗和意見選擇更合適的餐具。
謝展寰強調香港市民在過去5個多月作出的改變,和「走塑」文化的建立是前所未有的快速。但禁止售賣和提供若干即棄塑膠餐具和一些產品只是一個起點。要進一步減少,以至淘汰塑膠,是一個漫長過程,對全球以致全人類來說都是一個挑戰,而且須要合適科技的支援和社會文化的配合。未來將以「漸進管制」原則來檢視逐漸擴大管制範圍和內容,讓市民較容易適應外,也與國際同步減少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