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高層會談日前達成共識,宣布互相下調對進口貨品徵收的關稅,包括調整小額包裹關稅,從120%降至54%。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劉浩然今日(14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指,對有關措施表示歡迎,預期未來出貨量會「一下子暴升」,空海運艙位需求亦會大增。

劉浩然表示,本港大部分電商平台早前因應美國巨額關稅,已將庫存留在倉庫,暫停出貨至美國。他形容,現時電商的出口處於真空狀態,等候中美關係有緩和迹象時,才決定是否重新發貨。
劉浩然相信,業界會觀望多4至5天,待下周政策更穩定後,出貨量一定會有明顯轉變,甚至會「一下子暴升」;至於海運及空運的艙位,亦會因為出口商和廠商把握90天的緩衝期,大幅度增加需求,料整體出貨量可回復至原本水平的7至8成。
至於90天暫緩期過後如何應對,劉浩然表示,業界現時普遍持觀望態度,因為始終牽涉到地緣政治問題,業界處於被動,只能將損失減至最低,希望措施能繼續暫緩,甚至有突破性發展。
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志華在同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業界會部署爭取把握這3個月時間出貨,貨期亦會緊張,預期這段期間可能比過往出口大量增加,所以要與船廠預訂位置,亦期望政府能夠協助作特事特辦的安排。
他又指,雖然現時關稅大幅下調,但中小企仍未必能負擔,美國的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亦比以往昂貴,期望美國最終可將關稅回復至原本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