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每遇挑戰和危機都能很好應對 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堅料網記者文武報道】富衞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今早(13日)接受「機遇香港」採訪團記者採訪時,回應過去一年出現的「香港金融中心遺址」論和「香港玩完」論指出,香港過去雖曾遇到不少挑戰和風浪,但每一次都應很好地應對,他對香港的未來前景非常有信心。

馬時亨表示,他從1973年港大畢業至今,已工作了51年,見過香港遇到的多次重大危機和風浪,每一次香港都能很好地應對。香港回歸祖國,在「一國兩制」下,得到祖國的支持,令他對香港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他指出,現時,香港正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影響,國家的支持就顯得更為重要。

香港有七大特點

馬時亨認為,香港雖然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但在「一國兩制」下有七大特點,包括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有普通法制度可以吸引外資公司放心地來港開業,香港資金出入自由,香港有互聯網資訊自由,香港有多家很多好的大學,還有很好的吸引人才計劃成功吸引內地和海外的優秀人才,香港也是一個很獨特的城市可以把「一國兩制」發揮得很好,融入大灣區。

談及香港金融業的發展狀況,馬時亨指出,因受到地緣政治影響,美國及—些西方國家改變了對香港的態度,使香港金融業面對挑戰,比如香港股市的IPO縮減的幅度比較顯著,但香港仍可以發展保險、財富管理等金融,而且香港做得很好。

馬時亨也認為,香港有機遇,也有挑戰,但一定要努力,不可自滿,一定要善於應變。香港要做最好的東西,依託國家的優勢,擁有大灣區巨大的市場,就是香港的機遇。

香港新加坡金融發展各有優勢

馬時亨表示,對香港的未來前景非常有信心。(燊亮攝)
馬時亨表示,對香港的未來前景非常有信心。(燊亮攝)

外界總愛把香港與新加坡做對比,馬時亨認為,港新兩地各有長短,都是金融中心,相比而言,香港的股市市值比新加坡大九倍,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多數會選擇香港,香港的保險業優於新加坡,有很多內地居民來香港買保險,香港的債券市場比新加坡大一點,財富管理與新加坡接近,不同的是,新加坡較多來自中東、印度、印尼的財富,香港則更多來自內地的財富,在外幣交易市場方面新加坡較為強勢。

國安法是定海神針實現由亂入治

回應外國媒體稱實施《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不少外資企業擔心香港不安全,撤離香港的問題時。馬時亨表示,2019年的動亂情形,現在仍然歷歷在目,在動亂的情況下,生意一定會受影響,外資公司擔心保障不了公司職員的人生安全,保障不了公司生意,就會撤出香港。而國安法則是「定海神針」,讓香港實現由亂入治,讓香港社會回穩,全力拚經濟。

對於少數外國媒片面及錯誤報導產生的負面影響,馬時亨認為,不論特區政府還是商界,都要對外做工作,推銷香港,不要讓外國的傳媒影響外國人對香港的印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