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戰事不斷,周圍轟炸聲、炮彈聲、槍聲不斷,居民每天都忙於四處逃難、流離失所。偏偏就有3名香港人甘冒炮火,走入這些戰亂地區提供人道醫療救援。「無國界醫生」外科醫生高志昌、護士蘇衍霈,以及後勤支援人員童靜漪,日前在記者會上講述他們分別親身到黎巴嫩及加沙地區工作的情況,雖然戰事及死亡就近在咫尺,他們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回去,為當地居民提供不只傷患上的治療護理,還有心理上的照料支援。他們同樣期望,戰事能夠盡快結束。
目前身處黎巴嫩的高志昌醫生透過視像系統,講述他在當地正進行設立醫院的籌備工作。他說甫踏出飛機便嗅到濃烈的火藥味,得知在降落前一小時該處才剛受到攻擊。有別於過往20次在前線不斷地做手術,高醫生今次主要任務是在迅速在當地籌建醫院,培訓當地醫護人員,以應付戰事所造成的大量傷亡。
他的目標不單止是透過手術避免死亡或截肢,他更希望可以做好術後護理減低傷口感染,畢竟術後感染亦是戰事中高死亡率的其中一個主因。他為此不單自己持續深造矯型外科的知識,亦會對當地醫護作相關的重點培訓。
同樣在黎巴嫩工作了3個月童靜漪,憶述她今年7月匆匆接下黎巴嫩辦事處代總幹事一職,剛巧碰上當地受到大規模的傳呼機及對講機爆炸襲擊。她坦言,自己雖然在後勤辦事處中工作,但每天接到當地同事傳來的襲擊通知,她感到害怕之餘,亦因為要部署撤退、保護同事安全等,加上連睡覺也要開着窗好等有槍聲爆炸聲時能夠及時警覺,每天都受盡壓力。
但眼見當地同事依然緊守崗位、如常工作甚至保持運動去抒緩壓力,更將工作視為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她亦漸漸學懂面對。惟她發現,面臨頻密的轟炸:「小朋友根本受唔到呢啲壓力」,加上物資短缺,無論小童婦女精神狀態都開始崩潰,因此在當地開始醫療項目實在刻不容緩。
還幸黎巴嫩政府尚算尊重國際救援隊伍,並無阻撓他們的工作,相反在加沙地區,醫療設施竟會成為襲擊目標,截至今年10月,已有8名「無國界醫生」的職員遇害。護士蘇衍霈日前才從加沙回港,她指該處戰士已經持續了一整年,仍然未有停火的跡象,當地人無不陷入絕望。
她其實早在今日初夏已在加沙待了兩個月,9月便又再奉召前往。對比數個月前,她發現當地人已經情緒崩潰,周圍都是孤兒在垃圾堆找吃的,孩童面上不見笑容。她形容:「加沙無一處地方係安全嘅」,就連學校及醫院都受到轟炸,當局封鎖物資更令到婦女小孩即使能夠活命,亦都營養不良。
因此,她今次重回戰地,有感孩童婦女為被忽略一群,就更着重照顧他們的情緒問題,支援婦女的產前產後抑鬱症狀,亦要集中理療孩童所受到的精神創傷:「物資入唔到當地,我哋唯有响垃圾堆搵材料整玩具同啲小朋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