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全球變局下 學術界人才流動出現變化

國際地緣政治越趨複雜,學術界人才流動軌迹亦受到某程度的影響。剛上任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表示,動盪時代下,香港憑低稅率、位處大灣區等因素,預計能夠吸引教授級等人才來港發展,認為目前是中大招募人才的好機會。故中文大學正密鑼緊鼓制定2026至2030年的策略計劃,重點之一正是要建設人才樞紐,把最優秀人才匯聚港中大。

盧煜明指目前是招募人才的好機會。(中文大學網)
盧煜明指目前是招募人才的好機會。(中文大學網)

盧煜明上周接受多間媒體訪問時,談到近期中美關係趨緊張,部分教授可能選擇到亞洲發展,甚至來港尋找工作,形容對中大來說,是招募人才的好機會。故此,中大將會持續「大力搶人才」並推動創科,加上香港的低稅率,又位處大灣區「已準備好市場」,如教授想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和創業,可能會被香港吸引。

至於會否趁機透過高薪吸納教研人才,盧煜明稱中大近年設立「校長策略招聘計劃」,連同其他計劃,這兩年已聘請150個來自近20個國家的人才,並會繼續採用這種策略,「如該人才需要某些特別資源,我們都會考慮」。他指出,醫學院正興建30萬呎新大樓,可容納800個科研專才。

盧煜明表示,原本有部分內地學生本來計劃到美國知名大學進修,但鑑於目前局勢動盪,可能改變計劃,選擇香港的大學,因此,即使本港大學面對削減撥款,但招聘人才方面「一定要給足夠資源去做!」

此外,盧煜明續指,中大設有多項招聘計劃,自2023年至今已招募約150名學者,他們來自約20個國家或地區。而非本地生方面,2024/25學年起政府資助大學非本地本科生限額提升至40%,中大現時最新比例為23.6%,未來會繼續擴大規模以招收更多精英學生,特別是致力吸引更多不同地區的優秀學生來港升學。

盧煜明強調,提升學生體驗是大學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中大作為香港唯一設書院制的資助大學,他認為有關制度能為學生帶來全人教育,未來有意進一步發展研究生書院。至於,被問到大學招收非本地生時,如何更好地應對「假學歷」問題?盧煜明指,本港各大學均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近月大學校長會正檢視如何通過人工智能(AI)加強把關。

另一方面,香港面對公共財政的挑戰,教育局要求八大從過去政府撥款的「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111億元結餘中,向特區政府退還40億元,其中香港中文大學要歸還10.41億元,為各大學中最多。盧煜明強調,校方樂意與特區政府共渡時艱,但坦言會為大學帶來一定壓力,故個別不急切或非必要的項目或會延遲一點,但一些重點範疇,例如「提升學生體驗」、「推動研究及創新」等,仍要繼續推進發展。

就特區政府上月公布,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在截止前共接獲3份建設第三所醫學院的建議書,曾任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的盧煜明表示,相信第三所醫學院不但有助增加醫生人手,並會帶來更多新思維,有望對香港的醫療系統帶來新的啟發。至於會否擔心構成競爭,盧煜明相信,香港生物醫學領域的發展空間很大,又期待港中大日後能與第三所醫學院促進更多合作。

被問到上任校長至今的感受,盧煜明笑言,這三個多月的時間表是前所未有的充實,「雖然好忙,但我覺得好有意思,每做一個決定都會帶來好大影響,所以我都有個sense of responsibility(責任感)。」他又提及,中大未來將有兩位副校長退休,因此會繼續物色人選。跟校董會之間的合作方面,他指自己幾乎每日都有跟校董會主席溝通,形容彼此合作愉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