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衞生署在早前公布的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至84歲人口中,被自述或體檢發現患有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9.5%,換言之超過四分一人口有這個問題,當中40歲以下的病發率更有上升趨勢。
西醫很多時都說無法明確高血壓病因,亦多以服用降血壓藥為主流治療方案。中醫角度有卻不同觀點,香港註冊中醫徐澤昌解釋:「陰虛體質較易患上高血壓,加上都市人生活壓力大,飲食又不節制,都是其中成因。」他表示,治療及預防高血壓由改善體質做起。
文:Charlotte 圖: www.photo-ac.com
陰虛陽亢 高血壓現身
西醫理論超過90% 的高血壓個案屬原發性,沒確定病因。而根據中醫理解,高血壓主要原因是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痰濕壅盛、瘀血阻絡、肝腎陰虛和陰陽兩虛所形成。
徐澤昌醫師解釋,以上徵狀大都因年紀因素、情緒、勞欲過度和飲食沒節制引起,當中肝腎陰虛和陰虛陽亢就說明了陰虛體質的人士會較易患上高血壓。
「中醫學上講求陰陽平衡,陰氣的作用是抑制陽氣過盛,陰虛而氣鬱,陽氣自然會上升,身體出現陽亢,這時候就會較常出現頭痛、暈頭脹痛的情況,這亦是血壓高前期的主要病徵之一。」徐澤昌醫師認為,雖然血壓高初期沒有病徵,其實細心留意一下身體變化,檢討一下生活習慣,亦會察覺自己可能患上高血壓。最直接方法可以自己連續一星期早晚量血壓作紀錄,坊間很容易買到血壓計,甚至不少智能手表亦有量血壓功能,十分方便。
中年高血壓 身心變化成主因
從數據上分析,中年人士是患上高血壓的高發群體。徐澤昌解釋:「人到40歲可以說是生理上的分水嶺,外觀上的改變,如變得易胖,皮膚肌肉開始感到鬆弛和脫髮等,都十分影響心情,身體機制亦會隨之起變化,會形成陰虛狀態,體重問題亦成了中年人患上高血壓的原因之一。」
中年人實際上面對的生活問題亦較多,如事業上需要加班和飲食應酬、子女正值青春反叛期和財政壓力等等,都會是令中年人出現高血壓的成因。
有說女士踏入更年期(45歲後)會更易出現高血壓,徐澤昌分析可能因為更年期出現的顏面潮紅、出汗、睡眠不好、胸悶心悸、情緒不穩定的徵狀,都反映身體出現陰陽失調和肝鬱脾虛、虛實夾雜的問題,亦就是出現陰虛體質的高血壓。
治療高血壓 標本兼治
中醫學講求辨證論治,徐澤昌指中醫認為血壓高很多時來自肝陽上亢和肝腎陰虛,所以為病人調理身體達至平衡體質就十分重要。常見方法是處方中藥調理肝腎,疏通經絡補氣血,然後教導病人從日常生活改善體質,如飲食宜清淡低鹽,多做運動、放鬆心情:「高血壓症中醫學上可以標本兼宜,我有不少臨床病人個案,初來到面診時表示有頭暈、頭痛和睡眠欠佳的症狀,我會先紓緩以上不適,然後以調理體質來治本,達至長時間血壓度數正常平隱,此時可以由病人跟西醫商量調整血壓藥的分量,有時甚至可以達到停止服用血壓藥的效果。」他補充,西醫已確診高血壓的病人不應擅自不服用或減少降血壓西藥的劑量,初期見中醫時可以中西合療,直至在中醫調理下血壓理想後,再徵詢西醫意見,決定是否可以停藥。
徐澤昌指體質陰陽平衡是血壓隱定的關鍵,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在40歲前後這個血壓高峰期找中醫師開始調理體質,是預防高血壓的好方法。
甚麼是高血壓?
血壓是指心臟在收縮時對動脈血管壁施加的壓力。血壓以兩組數字組成,第一個數字(收縮壓/上壓)顯示心臟收縮時的血管內壓力;第二個數字(舒張壓/下壓)表示心臟放鬆時的血管內壓力。血壓會因不同因素而變化,包括姿勢、體能活動、情緒和睡眠等。成年人若收縮壓持續在140mmHg以上或舒張壓在90mmHg以上,即屬高血壓。若收縮壓在120至139mmHg之間或舒張壓在80至89mmHg之間,則屬前期高血壓。
血壓高輔助食療:楂芹冰果飲
鮮山楂、蘋果30克、鮮芹菜30克,切碎加水,隔水蒸30分鐘,再加冰糖10克。
使用注意:胃酸過多者忌服。平時應注意飲食習慣,低油、低鹽、低糖飲食,另外要恒常運動。此輔助食療不能代替血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