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妮探灣區】城心城藝 這個系列紀錄片不能錯過

近日,「城心城藝・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全球發布儀式成功舉辦。該系列紀錄片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與堅料網聯合推出,現場展示了諸多與民間文藝相關的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關注。​

在發布會現場,展示了根據安徽黃山民間文藝推出的相關文創產品。負責人在介紹一款徽墨卡牌時提到,此墨加水後用毛筆可以寫字,還把卡牌大方贈送給記者以作體驗。另一款硯台,背面是蟬形設計,取 「一鳴驚人」 之意。還有一款金魚形狀的徽墨,因添加了朱砂而呈現紅色,區別於常見的黑墨。

北京市東城區內畫製作技藝代表傳承人劉東現場展示內畫技藝,他表示,內畫顧名思義就是用特製的筆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器皿裏面反向作畫,這項技藝從清朝流傳至今,最早起源於傳統的鼻煙壺器型。並且,隨着發展,他們在不斷創新,希望讓非遺融入生活,與大家息息相關。

隨後,發布會舉行了啟動儀式,隨着 「3、2、1」 的倒數,「城心城藝・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全球發布儀式正式開始。​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週刊中心副主任趙新樂女士在介紹主題宣傳片時,提及了關於風箏名字的由來。她表示,北京市金馬牌風箏的傳承人呂鐵智老師曾告訴她,很早的時候,因為風吹過風箏發出像古箏一樣的聲音,所以稱之為風箏。

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的張俊軒、林幼雅同學認為擔任民間文化推廣大使非常有意義,還能認識很多歷史知識。他們提到,看到影片裏的風箏傳承人帶着風箏走過二十幾個國家,感到十分震驚,同時覺得打樹花這一技藝難以完成,能傳承下來很有價值。

堅料網董事長吳承華表示,今天有很多年輕人,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出席活動,就是想讓他們體驗傳承的精神,讓中華文化通過年輕一代代代相傳,實現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並希望通過文化保護和版權保護,讓每一個產品的產出者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基本價值。​​

記者:丘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