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戴口罩恐中暑 中醫師教降溫貼士

夏天陽光猛烈兼且暑氣悶熱,不管在戶外曝曬或者室內「慢煮」,都有機會中暑;加上這陣子新型肺炎再度肆虐,口罩常戴,悶焗感覺更易令人不適,更會加劇中暑情況。究竟有何方法,讓大家可以捱過今年不一樣的夏天,避過中暑?
文:Charlotte

註冊中醫師郭岳峰
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負責人,中醫腫瘤專科醫師,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教學理論和治病經驗豐富之餘,對病後康復及防預疾病也甚有心得。
註冊中醫師郭岳峰 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負責人,中醫腫瘤專科醫師,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教學理論和治病經驗豐富之餘,對病後康復及防預疾病也甚有心得。

每年夏天,都總會聽到有市民中暑的新聞。從中醫學上看中暑這個夏季常見的病症,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的註冊中醫師郭岳鋒認為:「『暑』是自然界六氣之一,夏季感受暑熱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正氣不足是導致外邪侵襲而發病的內因。」郭醫師指人體內的正氣如有不足,或勞累過度耗傷津氣,暑氣便可侵入人體而產生中暑。

早期中暑症狀

郭醫師說出現於夏季高溫時節和高溫環境的中暑,早期症狀包括有身熱、面紅、口渴、頭昏、疲乏等;還可能伴有出汗、四肢無力和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更甚者會出現血壓下降和脈搏加快的症狀。很多人會覺得這些都是「碎料」,但郭醫師說不能掉以輕心:「中暑是有可能會造成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障礙,以及中央溫度調節功能障礙,汗腺衰竭,水和電解質過度流失的話,嚴重者更可引致昏迷;另外中暑後有可能出現一些腦損傷的後遺症,如長期昏迷,癱瘓等。」

長者體質較弱,遇上悶熱天氣,特別易中暑。
長者體質較弱,遇上悶熱天氣,特別易中暑。

8類人較易中暑

長時間要在戶外工作,又要體力勞動的人士,時刻注意補水。
長時間要在戶外工作,又要體力勞動的人士,時刻注意補水。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指出,在臨床上最容易導致中暑的原因,是各種從事大量體力或者在高溫、高熱、高壓的環境下長期勞動的人士,而在密閉空間勞動的工人,就更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另外孕婦和產婦、老年人、體弱的長期病患者、嬰幼兒或有皮膚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也比較容易出現中暑。
「因為這幾類的人士,體溫調節能力比普通人較差,易受體內或體外高溫的影響因而出現中暑。」郭醫師說原本有長期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或糖尿病)或體質欠佳的人士,一旦中暑,病情將更為嚴重,康復過程也會更緩慢。

急救中暑首要散熱

一旦中暑就要盡快想方法令患者身體降溫。
一旦中暑就要盡快想方法令患者身體降溫。

一旦發現有人中暑,應立即把他們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與褲頭,讓體內的熱量散退;把患者的雙腿抬高一點以助於腦部的供血;然後可用風扇或空調降溫,並用濕毛巾在四肢與身體進行擦拭以助散熱。體溫稍為回復正常,就要停止降溫工作,並及時給患者補充水分,尤以喝淡鹽水為佳,補充身體的電解質。郭醫師補充:「切記不要把冰袋之類放置在中暑者心臟部位上面,這很容易導致對方心臟停止跳動。」如果患者在中暑後出現昏迷等各種突發現象,應立即送院治療。

8種預防中暑妙法

1 戴帽子:
選擇透氣且能遮蓋頸部的帽子。

2 多喝水:
水是脫水者最佳補充飲料,平日多吃水果及蔬菜,既能補水也可均衡體內電解質。

3 戒煙酒:
抽煙會收縮血管,損害適應高溫能力,而過量喝酒會加速虛脫。

4 適應溫差:
在轉季初期,每天抽時間做做戶外活動,使身體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不要天天留在空調室內,有時間到戶外走走。

5 放慢速度:
當天氣十分酷熱時,在戶外活動時應放慢速度。

6 淺色薄衣物:
宜選比較透氣的質料和淺色的衣物,寛鬆一點更好,有助散熱。

7 常備消暑飲料:
應常備消暑飲料(綠豆湯、西瓜汁、菊花茶等)及藥品(解暑片、風油精、人丹丸等)。

8 飲食清淡:
夏日不宜高脂厚膩葷腥及辛辣飲食,以清淡為佳。

幫額頭、頸項降溫

正值炎夏時分疫情嚴重時期,不管室外或室內,大家都要在公眾場所長時間戴上口罩,分外悶焗,可能會有更易中暑的感覺。日本是個常戴口罩的民族,或者可以向他們借鑑。群馬大學研究院醫學系研究科(應用生理學)教授鯉淵典之,早前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由於臉部神經纖維比較多,會比身體其他部位更易感受熱冷溫度,所以他建議說:「天氣熱戴口罩時,可在額頭、頸項降溫;同時也不應進行劇烈運動和太勞累的活動。」另外他表示戴上口罩時,是比較難察覺自己有多口渴,反而會容易脫水,所以最好每小時喝1至2杯水,平衡體內水分。

消解中暑食療

郭醫師提供了兩款食療飲料給大家,常飲有助消解中暑。
材料:白菊花、桔皮、山楂各5-10克
做法:用500-1000毫升沸水浸泡,放涼後可飲用。

材料:薄荷葉、鮮荷葉各30克、蜂蜜
做法:將薄荷葉、鮮荷葉洗淨,加入清水2公升,煲10分鐘過濾後加入適量蜂蜜,攪勻後可飲用,也可放入雪櫃冷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