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s Alÿs「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香港首度展出

概念藝術家 Francis Alÿs正在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香港首個名為「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個展,是次個展由譚雪、金宣延策展,由大館當代美術館及首爾Art Sonje中心共同合作,主題圍繞藝術家對人口遷徙、邊境以及近年對世界各地兒童遊戲的興趣與關注,包括三個藝術項目,最新項目《兒童遊戲》中,在香港拍攝的錄像作品,更是大館當代美術館特別委約的,展期由即日至2021年2月,值得參觀。

Francis Alÿs於1959年在比利時出世,自1986起便常在墨西哥生活,他擅長以詩意的手法將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概念上的感性與社會政治的重要性結合,其創作所涉獵的議題包括城市空間、邊境及地緣政治。其中1997年《實踐的悖論1》(Paradox of Praxis 1, Sometimes Making Something Leads to Nothing),就用了9個鐘頭,推着一塊冰,穿過墨西哥城的街巷,直到冰塊完全融化,來喚起人們對於街道空間的平面意識,這種利用短暫的行為記錄來創作,充滿了社會感和生活感。

Francis Alÿs(相片由大館提供)
Francis Alÿs(相片由大館提供)

Alÿs的作品經常被評為充滿政治關懷,的確正如今次其一個作品《乾腳 濕腳》(Wet Feet_Dry Feet, Borders and Games),正正就是1995 年美國對古巴難民實施的「乾濕腳」政策的反思。當年美國對被截獲的古巴難民,實施「乾濕腳」措施,:如果他們於海上被截獲,即「濕腳」,將被遣送回古巴;反之,假若他們於陸地上被截獲,即「乾腳」,則可獲准居留。情況有點似七十年代香港對內地人實施的「抵壘政策」,看起來感受可能更深。

「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在大館展出。
「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在大館展出。

他在作品《橋》(2006年)裏,嘗試召集漁民和私人船主,以船身串連,去連接哈瓦那和佛羅里達州的西嶼島(Key West)。之後,他在直布羅陀海峽那僅有13公里的狹窄水道上,嘗試以漁船接龍,實踐連接北非與南歐的大膽創想,這計劃後來演變成「兒童遊戲」——兩批孩子手拿以拖鞋做成的模型船,分別從兩側的海岸線出發。在長達兩年的準備過程中,藝術家在了解當地種種社會與政治緊張感之後,最終用鏡頭紀錄以孩子們表演的寓言。

至於錄像裝置《遇河之前莫過橋》(2008 年)一同展出的是超過 100 件油畫及繪畫作品,以及準備過程中的大量速寫和筆記。Alÿs 從觀察孩子們的玩耍與遊戲中體會到的一些啟發,尤其是他們如何將公共場所挪為己「玩」,以及總有辦法靈巧地在既有「規則」中遊走的能耐。

《遇河之前莫過橋》
《遇河之前莫過橋》
《遇河之前莫過橋》,2008 年,摩洛哥丹吉爾;攝影:Roberto Rubalcava
《遇河之前莫過橋》,2008 年,摩洛哥丹吉爾;攝影:Roberto Rubalcava

而最新項目《兒童遊戲》(1999 年至今)累積了 20 件在不同地區拍攝的兒童遊戲錄像作品,一些攝於戰事和衝突不斷的地區如阿富汗、伊拉克,另一些地點則包括尼泊爾、約旦、墨西哥、法國及香港。而在香港拍攝的兩三件錄像作品,由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委約。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從不直接介入,只是單純地紀錄孩子以各自的方式玩遊戲——這些遊戲往往反映出不同社會和地緣文化衍生的傳統儀式、見解等。

《兒童遊戲》
《兒童遊戲》
兒童遊戲 #12, 《爭凳仔(音樂椅)》 墨西哥瓦哈卡, 2012,錄像作品。
兒童遊戲 #12, 《爭凳仔(音樂椅)》 墨西哥瓦哈卡, 2012,錄像作品。

策展人譚雪表示︰「Francis Alÿs 是我傾慕多年的藝術家,能與他合作,我極為高興。這個展覽是為香港而策劃的,而我們能在疫情及旅遊限制的環境下成功在香港拍攝新的《兒童遊戲》錄像作品,更為難得。」

Francis Alÿs 「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
日期:即日至2021年2月
費用:免費

另由 11 月起逢周六及周日設有周末導賞團,導賞員會和你一起探索藝術。
時間:粵語場次:下午 2 時;英語場次:下午 4 時
費用:免費。請於大館網站報名
(詳情請留意大館網站公布最新日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