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20年經歷未盡如意,但正所謂「希望在明天」,再多難熬的日子也總會有過去的一天。過去一年,不少香港人加入了行山友的行列,每逢假日就往郊外跑,在踏入2021年之始,不如也去行轉大運!今次要介紹的是位於沙田與西貢之間的黃牛山和水牛山,難度屬於中上,加上踏入立春就是牛年的開始,一於應應這意頭,也祝願大家如牛般壯健,各行各業如股市術語「牛市」一樣上揚,實行好事成雙兼double up!
文、圖:飛聞旅友
黃牛山和水牛山位於沙田與西貢之間,是一對相連山峰,高度也相若,分別為604米及606米,同屬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大部分健行人士都會選擇乘坐巴士及小巴,到達黃泥頭或廣源出發,而兩個地點相差大概只約100米,後者是公共屋邨,備有商場和餐廳等設施,出發後路上並沒有任何補給點,建議大家在此先吃早餐或買補充品才出發。
頭段放慢腳步當熱身
今次健行起步點從黄泥頭巴士站出發,先找通往附近的公園的樓梯,往上行注意第一個分叉路口要靠右走,千萬別走錯,因另一邊是前往梅子林。之後穿過花心坑村至一條馬路,再往斜路而上,便會正式進入行山路段,往第一個check point石芽背進發。此路段最初藏在山谷之中,時而一連串梯級,時而一段平路,約5至10分鐘交替;沿路雖沒太多風景,但也沒有太陽直曬,可以慢慢步行當熱身。走了約半小時,山路的右邊視野開始開揚,可遠眺部分沙田風景,途中有個林蔭小平台,如有需要可作短暫停留,或者多走10至15分鐘至第二個大分叉口才休息一下,因為接着的路段開始需要較大的體力。
挑戰大石級賞新界東全景
再向前行又有分叉路,右手邊是條較闊而明顯山路,但我們要走左邊較窄但仍算明顯的小徑,踏進黄牛山山腰的露天部分,向黃牛山進發。這段路會經過矮灌木和長草林,最好穿上長袖衫和長褲,以免給樹枝刮傷,大約15分鐘後就會到達另一個更開揚的大石台,這裏可飽覽大老山、大帽山和針山等周邊群峰,非常遼闊,拍拍照再稍事休息,就要挑戰另一個更高難度的路段,這段路的石級較大,大家可因應自己步速拾級而上,約半小時便到達山肩平台,景觀又再開揚一點,不單止可看到沙田市中心,好天氣時更可遠眺大埔慈山寺、船灣淡水湖和馬鞍山,非常心曠神怡。
黄牛山山頂 芒草奇石人氣熱點
再走10分鐘,見到黄牛山山頂的三角網測站,就知成功攻頂了。在11至1月的秋冬季,臨近山頂位置有大片的芒草,不少行山友也會在這裏打卡,雖然這裏的芒草的面積不及大東山的廣闊,但找對位置拍照也一樣吸引迷人。
除了芒草,黄牛山另一個人氣景點就是「黄牛石城」,位於黄牛山山頂向大老山方向會見到一堆奇形怪狀的石林,當中最著名的是「天窗石」,正正位於石堆的右下方,有山友綁了絲帶引路,只要跟着指示行即可到達。不過提提大家,該路段部分較斜較滑,最好配備良好的登山鞋和手套,需四肢並用慢慢攀爬才可到達,自問是新手者應考慮一下個人體力。筆者當日步步為營,行到「天窗石」時再抬頭一看,發現數塊巨岩巧妙地疊在一起,形成一個長方形,中空的位置如一扇窗,足夠一個人站立,如此天然美景,頓時覺得付出也是值得。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此處仍是打卡熱點,切忌得意忘形,安全為上呢!
水牛山上遠眺西貢海岸
別過了黄牛山後,就向對面高度相若的水牛山進發,位置上水牛山較接近西貢,從高處可看到西貢海岸和星羅棋布的小島,以及白沙灣,天色好的日子甚至可望到更遠的滘西洲哥爾夫球場。之後從水牛山向海石群的東山脊下山,至麥理浩徑4段的十字路口;此路段沙石多兼較為陡斜,約400米路程內下降125米,所以行走時要加倍小心,若有行山杖輔助就更好。如已走到累了的話,可以直走從芙蓉別到孟公窩及白沙灣;體力較佳者,可選左邊路線,只是多走1公里往北港便可多看兩個景點。
霸氣藤王魔幻感十足
而我呢,就選擇了左邊沿麥理浩徑先走至茅坪休息處。提起茅坪,其周邊於1979年2月16日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面積共3.7公頃,特色是有大量長出白色大花的克氏茶,也有福氏臭椿(常綠臭椿)和鳳仙花等香港特色兼較罕見植物。不過重中之重,是荒廢了的村校旁邊竟生長了一棵非常巨大、人稱「藤王」,又名過江龍的榼藤。它不但擁有一個成人也不足以環抱的粗壯度,而且依着荒廢的校廁而生,扭曲的藤枝向四方八面擴散生長,有的從地面鑽出,有的橫生掛枝,霸氣十足,絕對不負「藤王」之名,同時亦為這一帶加添了仙氣,甚有添布頓電影的魔幻感,不過提提大家拍攝時別爬上樹幹或壓在樹枝上,否則可能成了它的「催命符」了!
屋場竹林洗淨心靈
行到這裏,大家要加油!多走1.6公里回北港的路上,還有壓軸的屋場竹林,竹枝生得不算粗壯,但卻是密密麻麻滿布左右兩旁,剛好形成拱門狀,仿如一條約百米長的竹林隧道,記得趁人少少時火速拍照留念,如錯過了的話再往北港走的混凝土路上,還有單一邊的竹林可以欣賞。於好風景下不知不覺已到達北港,走出村口至西貢公路,便有巴士或小巴前往九龍或西貢碼頭,不妨醫醫肚才回家!
提提你
黃牛山近山頂及水牛山下山初段較為崎嶇,專業的行山鞋是必需的,部分路段可能需要手腳並用,建議帶備手套,同時最好帶備行山仗,可作輔助上落山用,注意安全。登山路段大部分沒有遮蔭,要帶備足夠的水和糧食,適時補充體力,做足防曬措施。此路線屬中至高難度,記得量力而為,與有經驗的行山友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