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選戰】港區人大換代 新生力量湧現 70後成中堅 社團力量崛起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提名期11月30日結束,有42人獲確認候選人資格。這次是由亂入治後的首次港區人大換屆選舉,從截至12月6日所知的參選者背景分析,這次港區人大選舉出現明顯的新老換代特徵,吳秋北、陳勇、李慧琼、陳曼琪等70後成為新一代的中堅,基層、地區和社團力量崛起,而台灣元素也首次出現在這次選舉中。這次選舉,會讓香港的政壇發生怎樣的變化,引人注目。
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博士分析指出,從參選報名的情況反映出,香港進入新時代,政壇需要有新的動能,湧現出一批中青年的政壇新星,而香港由治及興也需要有更多民間團體,自下而上地出謀獻策,發展更大的力量。他認為,新時代的港區人大,應該更貼近市民,促進普羅市民的國家認同感。

文:文 武

本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換屆選舉,將於12月15日投票,選出36位代表。11月21日舉行的首次會議,選出19人主席團,由特首李家超任常務主席,主席團成員中包括前特首梁振英,以及譚耀宗、盧瑞安、黃玉山、廖長江等不再參加選舉的現屆代表,譚惠珠為發言人。

香港人大代表共36人,本月 15日將舉行換屆選舉。
香港人大代表共36人,本月 15日將舉行換屆選舉。

42人獲確認參選競逐36名額

選舉的提名期由11月23日至30日,之後有42人獲確認參選資格,絕大多數參選人遞交的提名都遠超過15人的最低門檻,部分參選人,例如吳秋北、陳勇、李慧琼、陳曼琪、鄺美雲等人所獲提名,都在500左右,超過全部1,423位選舉會議成員的三分之一,獲提名票較少的,大部分也有超過100個提名。

超過500個提名參選人:(上排左起)吳秋北、陳勇;(中排左起)李慧琼、陳曼琪;(下排)鄺美雲。
超過500個提名參選人:(上排左起)吳秋北、陳勇;(中排左起)李慧琼、陳曼琪;(下排)鄺美雲。

現屆人大預期15人爭取連任

現屆36位港區人大代表中,迄至12月6日所知,有15人繼續參選爭取連任,約佔整體的四成,因而這次選舉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大換班的現象,不僅有多位年齡超過68歲的資深人大代表不再參選,例如現屆人大常委譚耀宗,以及葉國謙、蔡素玉、黃均瑜、田北辰、黃玉山、鄭耀棠、霍震寰、陳亨利、吳亮星等人,還有一些尚在壯年期的資深人大代表也不再參選,比如陳智思、黃友嘉、譚志源……等人。但也有馬逢國、雷添良等資深代表,仍繼續參選。

新入政壇年青一代矚目

過半數現屆人大代表不再參選,70後將成為新一屆港區人大代表中的中堅力量。生於1970年的吳秋北,2012年當選為第十二屆港區人大代表,成為首位70後的港區人代。連任兩屆之後,這次吳秋北再次參選,而他與同屬一個年齡層的陳勇、李慧琼、陳曼琪等人,是這次選舉中最具分量的參選人,有很大機會成為新一屆港區人大代表的中堅,其至有爭取出任港區人大常委的實力。

此外,陳曉峰、吳永嘉、林至穎、黃錦良、沈豪傑、朱立威、黃冰芬等,也是引人注目的新一代。參選人中,還有多位新走入政壇的年青一代,他們也關注青年發展,包括有范駿華、樓家強、沈慧林、冼漢廸等人。

宋立功:香港需要新動能

宋立功認為,人大選舉應建立平台,直接面向市民。
宋立功認為,人大選舉應建立平台,直接面向市民。

因此這一次人大換屆選舉,更新換代的特徵十分明顯,隨着吳秋北、陳勇、李慧琼、陳曼琪等這一代的崛起,香港政壇也將會有更大的變化。

宋立功博士分析指出,香港進入由亂入治,並正在由治及興的新時期,擔任社會公職的人,都須動起來,要為香港增加動能。老一代的從政者會有不少人感到自身的動能不足,而且,中央也在積極推動,因而,本次選舉中,有一批年紀偏大的現屆人大代表不再參選。

多位參選者具基層社團背景

從參選者的背景分析,這次港區人大選舉的參選人中,有多位來自基層社團、地區組織、同鄉社團,比如,來自港島各界社團聯會的有蔡毅、朱立威,來自九龍社團聯會的有陳振彬、徐莉,新界社團聯會則有陳勇,還有得到鄉議局支持的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來自廣西社團的文穎怡,還有來自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的黃冰芬,參選的人數比往屆高,甚至還出現同一個社團組織,多於一人參選的情況,反映出基層社團、地區組織、同鄉社團的參選意欲增加了不少。

社會需要由下而上的力量

宋立功認為,基層社團、地區組織,以及同鄉社團,在過去三年的抗疫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力量,做出很大的貢獻,因而,這次也有較多具有這類背景的人士參選。而香港走進由治及興的新時代,不僅需要由上而下的力量,同時也需要由下而上的力量,提高社會的治理能力。民間社團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也希望這些基層社團更積極地參與特區治理,出謀劃策。

從參選者的政黨背景看,具有民建聯背景的參選者人數最多,包括李慧琼、陳勇、朱立威、陳仲尼、黃英豪、黃冰芬,工聯會有吳秋北、謝愛紅,經民聯有梁美芬、吳永嘉,自由黨則有陳曉峰。

參選者之中不乏專業背景

參選者中,來自金融界的有雷添良、陳振英、陳仲尼,工商界則有吳永嘉、姚祖輝、沈慧林、林至穎、李引泉等。爭取連任的參選者中,陳曼琪是律師,林順潮為醫生,李應生則具中醫藥背景,還有多位新參選者具有專業背景,梁美芬是大律師、憲法基本法專家,李慧琼、范駿華是會計師,黃英豪、沈豪傑、文穎怡是律師,黃錦良是教師,楊德斌、冼啟廸則具有資訊科技的背景,林天行則為藝術家。

宋立功認為,香港銳意發展專業服務、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在這次港區人大選舉中也有所反映,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參選,將來當選為新一屆人大代表,有利於香港的發展,也有利於協助引入人才。

融入大灣區和發展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的重點,這次人大選舉的參選人中,也可以看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新參選人中,李聖潑、林至穎是來自廣東省的政協委員,過往一直在推動粵港合作、港深合作。而元朗區區議會主席沈豪傑,則提出關注北部都會區發展。

政界名人後代參選惹關注

政界名人後人:(上排左起)李聖潑、孫偉勇;(下排左起)霍啟剛、范駿華。
政界名人後人:(上排左起)李聖潑、孫偉勇;(下排左起)霍啟剛、范駿華。

新參選者有幾位是政界名人後人,例如,前立法會議員、港區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的兒子范駿華、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孫霍啟剛,李聖潑則為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的女婿,還有孫中山五世孫孫偉勇等。宋立功指出,這一現象反映出,政界名人的後代比過去更積極參政,也反映出社會上有一些團體、組織希望他們能為香港發揮更大作用。他認為,具有這些背景的參選者,往往具有高學歷,或者有專業資歷,但仍須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發揮好作用。

首次出現具台灣背景參選人

凌友詩在台灣出生、台灣長大,17歲時移居香港。
凌友詩在台灣出生、台灣長大,17歲時移居香港。

在芸芸參選人中,有兩位參選人特別引人注目,其中一位是由政協轉跑道參選人大的凌友詩,她在台灣出生、台灣長大,17歲時移居香港,2019年,她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言,支持兩岸統一,聲情並茂,一下子紅遍兩岸,成為焦點人物,一時間,兩岸媒體熱議「凌友詩」現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年,凌友詩參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所提出的政綱中,就包括推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統一。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新參選者,則是孫中山的第五代後人孫偉勇,他在參選時亦提出,期望透過家族優勢,利用港區人大代表的平台,向國際宣揚中華文化,聯繫及團結兩岸三地人民。

台灣及促進兩岸統一首次成為這次港區人大代表選舉的元素。宋立功認為,與政協委員的身份相比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更有利於聯繫兩岸,因為人大代表有提案權,而且更具有代表性。

應建立平台面向市民大眾

觀察這次的港區人大換屆選舉提名情況,宋立功認為,港區人大選舉應設立能夠面向市民大眾的平台,或者可以考慮參考立法會選舉中,40位選委會議員的選舉模式,讓所有參選者可以透過選舉平台,公開地向全港市民介紹他們的參選政綱,讓市民大眾更好地了解這項選舉。此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也應考慮設置辦事處,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更好地接觸市民,更好地服務市民。

宋立功認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也有監察特區政府施政的責任和功能,也須服務香港市民,如果能設立平台,讓港區人大代表的選舉過程,以及日常工作的過程,能更好地接觸市民,有助讓市民大眾更好地理解自己與國家的關係。這些意見,過去也有人提出,但由於擔心香港會出現兩個權力中心,因而未獲採納。但宋立功認為,現在香港整體的形勢已經不同,應該可以有新思維,可以讓港區人大代表更好地發揮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