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開支】有議員藉薪酬檢討 趁機要求加薪四成 獅子開大口輿論嘩然 學者促立會衡工量值

立法會議員薪酬是過高還是過低,多年以來,社會、政團、議員本身都持不同意見,亦各有理據。
去年7月,立法會議員酬金及工作開支償還款額小組委員會,按一貫做法向全體議員發問卷,就檢討開支償還款額及酬金諮詢議員意見。由於有「一名議員」要求大幅加薪四成,引起公眾嘩然。
就此《堅雜誌》訪問相關學者,他們認為隨着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政治模式、議會的運作產生了巨大變化,現階段應先行釐清議員的職能及定位,才決定如何計算薪酬標準,較為合適,認為現階段不是調薪的好時機。

文:鄭濬文 圖:黃冠華、Cody Wong、Yuki

林緻茵: 讓市民見到議員表現再評價

公共政策顧問林緻茵接受《堅雜誌》訪問時指出,在談論檢討問題前,有兩點須考慮,包括現行的機制是否行之有效;以及在新制度下,公眾對立法會議員的期望是甚麼。

議會先要有一個較清晰定位

林緻茵建議成立專項基金,協助議員進行政策研究。
林緻茵建議成立專項基金,協助議員進行政策研究。

林緻茵認為,過往立法會議員主要扮演政策把關者角色,當覺得政策不恰當,或不符合他們理念時便投反對票。但在新選制下,立法會議員的角色又是甚麼?是否繼續維持過往純粹提出意見的監察者角色?還是政策倡議者的角色?若維持舊有定位不變的話,現階段不覺得需要為薪酬作大幅度調整。

林緻茵說,作出任何調整時,大前提要考慮到香港的財政狀況,現今特區政府規模擴大了,無論管治班子、立法會議員人數亦有增加,由於涉及公共財政開支,目前這一刻非一個調整好時機,最少待一屆過後,讓市民看到議員的整體表現,以及議會有一個較清晰的定位,才決定是否需要改變。加上,今屆任期只走了一半時間,尤其是一些新丁議員,還需要時間給他們發揮潛能。

不應以界別作薪酬劃分基準

今屆立法會議員內交次數頻密。
今屆立法會議員內交次數頻密。

至於立法會議員薪津應如何組合,林緻茵認為,雖然今屆立法會分別由選舉委員會、功能及直選界別組成,選民人數、背景都不同,但不應以界別作為薪酬劃分基準,建議可從全職或兼職作考慮,因為兩者所投放的時間、心思及收入等都有分別。

如何界定全職或非全職?林緻茵認為,要有一個科學方式進行評估,在討論時可以仔細研究,除議員薪酬外,是否還有其他不同類型的收入,例如,出任非執董,又或其他專業收入等等,各種範疇都屬考慮之列。

議員工作性質與公務員有別

一直以來,每當討論到「立法會議員薪酬調整」時,政界慣常與政策局常任秘書長的薪酬待遇作比較,認為立法會議員長期處於低薪水平,理應與常秘看齊。林緻茵認為,兩者難以直接比較,議員的工作性質以及需要申報利益等,無論性質和系統,跟公務員體系有很大分別。

常任秘書長為政策局第一把手,隸屬公務員職系,入職時需要經過多重考核,例如語文及政策能力等等,其後拾級而上。常任秘書長屬管制人員,負責的工作範圍相當廣,包括:管理資源分配、與局長協調工作、統領轄下公務員團隊,同時亦需要制訂政策。公務員本身設有一套非常Clean(清晰)的利益申報機制,杜絕一切與私人有關的利益,林緻茵指出,這也是公務員入職薪酬條件較高的原因。

調高薪金不如成立專項基金

完善選舉制度剛實施不久,林緻茵形容立法會議員還處於摸索階段,有些較重視媒體曝光率,亦有些努力鑽研政策。她覺得現時議會沒有反對派,再沒有「為反對而反對」的聲音,可以稱得上「政治上已經不用打仗」,應花更多心思放在政策倡議上,提出更多具體及可行性建議。

政策研究往往涉及不少資源,林緻茵認為單純調高議員薪金,未必符合個別議員的實際需要,不如考慮成立專項基金,議員開設辦事處,或就一些政策進行研究的話,便向專項基金申請。專項基金的好處是具透明度,外界容易監察,每筆款項都能清楚知道用在哪裏。

其次她認為專項基金「易收易放」,公帑得以靈活運用。因為凡涉及議員的薪津開支,往往出現「增加容易收回難」的問題,如以專項基金形式運作,就可以按該年特區政府的財政情況,作出彈性調整。

議員須「幫市民看管住荷包」

林緻茵提到,今屆立法會已運作一段時間,暫時觀察議會內亦有相當專業、對香港政策有很扎實認識的議員,尤其在選委會界別,有幾位議員從他們解釋政策時的表現,頭頭是道非常清晰。她認為,議員須「熟書」,市民希望議員能夠做到「幫市民看管住荷包」,故議員清楚掌握政府的公共政策、財政運作、部門開支,能夠提出合理的監察意見,實在相當重要。

陳浩庭: 應設立法會「履職監察機制」

陳浩庭認為,立法會可設立「履職監察機制」。
陳浩庭認為,立法會可設立「履職監察機制」。

本身是律師的「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曾參與2021年紀律部隊職系架構檢討工作的陳浩庭,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在「愛國者治港」的新政治模式下,立法會無論是組成部分、議員人數都有很大變化,議員背景亦很多元化,重新檢視立法會議員薪酬福利,詳細討論一套配合實際需要的計劃方式,都是適合。

配合社會結構轉變作出調整

至於議員「薪酬」如何計算,陳浩庭認為不應只談薪酬部分,還包括議員辦事處營運,以及一些實報實銷開支。他認為,「提升」立法會議員酬金,不一定是加薪,而是配合社會結構轉變,作出適當調整,較單看某個消費物價指數決定調整幅度,更為切合實際需要。

陳浩庭較關注對議員工作有直接關係的營運開支部分。例如,隨着科技發展,網上宣傳已成主流,更有網上議員辦事處,過往印刷宣傳品之類的傳統開支項目,是否改由資訊科技項目所取代?

尊重制訂薪酬標準原意

曾參與紀律部隊薪酬架構檢討,陳浩庭表示紀律部隊包含不同職級與工種,訴求亦有很大分別。當日進行檢討前,委員先了解每個職系的工作性質,若套用到立法會議員薪酬檢討的話,同樣必須先透視一下,在新制度下立法會議員的工作性質,是否與過去那樣,開會、出席活動、政策研究,究竟議員分配了多少時間在做議會工作?

陳浩庭認為,立法會本身的工作相當沉重,包括制訂法律、通過《財政預算案》等等,制訂薪酬時,要了解議員的職能和實際需要處理的事情是不是相匹配,如何回應市民訴求。另方面,亦需要尊重制訂薪酬標準的原意,前人制訂有關標準時,考慮了甚麼要點?發展到今日,是否仍很關鍵?又或者在新制度下,有沒有其他東西取代之類,集合所有資料,討論才全面。

當議員要具備一份使命感

此外,在新制度下,陳浩庭指出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有一定期望,將來會否考慮與區議會看齊,引入履職監察機制,詳細訂明議員的出席率、參加了多少個小組委員會、工作小組等等。每年除向市民派發工作報告,交代整年工作表現,該份報告必須交給政府,公開給市民查閱,回應市民對立法會議員的要求。

「立法會議員非單一項工作,也是社會的服務者。」陳浩庭認為,當議員要具備一份使命感,履職監察機制是好的安排,因為作為公職人員,除服務市民之外,同時也須向市民交代,但過往市民對議員「做了些甚麼」並不太了解,若設立監察機制,市民便可一目了然,清楚知道議員的工作進度。

梁子穎: 要求加薪四成「太過離地」

梁子穎指議員初心為服務社會。
梁子穎指議員初心為服務社會。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立法會議員酬金及工作開支償還款額小組委員會副主席,梁子穎接受《堅雜誌》訪問時指出,委員會的工作主要為來屆議員的薪酬及辦事處營運等開支進行例行性檢討,研判是否需要作出調整。

由於「現屆討論下屆議員」新酬及營運開支,往往未必追得上實際升幅,故過往幾屆議員都會參考不同數據,令下一屆議員在營運辦事處時,可以有多一點資源,不至於太過「離地」。

要處理議員助理薪資

梁子穎強調,小組委員的結論只屬建議,最終由「行政長官指令的獨立委員會」決定,「加與不加」議員無權過問,不存在「議員加薪給自己」。其次,過去兩屆議員的建議,「獨立委員會」並沒有執行。雖然如此,立法會仍必須按照程序,在今屆任期結束前一年,提交建議給「獨立委員會」。

梁子穎明白外界對議員「加人工」相當敏感,今次主要集中在「實報實銷」,即辦事處營運開支,尤其議員助理方面,建議作出較大幅度調整,冀能以較優條件,吸引有志之士投身議員助理行列,並挽留具經驗的助理。至於其他「燈油火蠟」等項目並沒有要求增加。

避免外界產生「自肥」觀感

議員參與捐血活動
議員參與捐血活動

每當談到「檢討議員薪酬福利」時,均惹來社會不少異議,梁子穎認為客觀上議員屬於「受惠者」,因此無論是議員薪酬、實報實銷的營運開支,應交回「獨立委員會」決定,避免外界產生一種「自肥」觀感。他認為在釐訂議員薪酬時,可以考慮問責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區議員等類似工種的薪酬水平。

「立法會議員」是一份為市民服務的工作,並不是從商或當專業人士,梁子穎認為願意當議員者,都是有志於服務市民,初心都是希望香港未來可以更加好:「這不單是一個責任,也是一個使命。」

梁子穎覺得,立法會議員若認為薪酬及津貼水平太低的話,應該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可以向其他方面發展?而不是做議員」。

議會工作初心在哪裏?

今屆會期,議員透過前廳交流會及其他碰面機會,有助加強與官員合作的默契。
今屆會期,議員透過前廳交流會及其他碰面機會,有助加強與官員合作的默契。

隨着愛國者治港的新政治格局,梁子穎形容議會亦進入一個新時代,議會透明度大大提高,議員全天候受到公眾以及制度上的監察,作為議員應該認清本位,盡量避免發生影響立法公眾形象。

立法會議員工作相當繁重,需要兼顧的事務也很多,例如會議前的準備、會議時提出具建設性意見、「落區」與市民接觸、監察政府施政等等。梁子穎明白到部分要兼顧個人業務的議員,需要騰出時間處理公務,當然不能當義工或諮詢性質,需要政府提供一定資源,協助議會工作。

參與議會的工作,梁子穎強調應着重初心在哪裏?使命感在哪裏?既然擔起這個使命,4年任期內自己需要有心理準備,若只注重薪酬津貼有多少,已經是本末倒置。

對於有「一議員」建議加薪4成,由月薪約10萬元增至15萬元,作為委員會副主席,梁子穎第一感覺是這位同事意見「太過離地」,亦不太清楚委員會本身的職權範圍。目前社會上普遍認為立法議員「人工太高」,要求減薪酬之際,這位同事卻反其道而行,完全沒有掌握民情需要。

市民親自提出更加適合

特首、問責官員與議員茶聚。
特首、問責官員與議員茶聚。

就今次引起社會迴響,梁子穎認為只是「一名議員」的意見,並不代表88位議員意見,「大家都沒有這個想法」。

與此同時,他希望這位議員同事詳細翻看過往文件,了解委員會工作,了解清楚箇中的來龍去脈。

梁子穎重申,從事社會服務,應先問一問自己初心,做好本分,盡力完成4年任期的使命。至於「加人工」與否,梁子穎覺得應由市民決定「是否值得加人工」。「當市民覺得議員工作做得好,同時亦體會到議員工作量如此繁重,原來並不是一份筍工,而是『搵老襯』的話,市民親自提出會更加貼切及適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