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也是重塑區議會完善地區治理架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今屆區議會選舉有一大特色,就是各大政團、政治組織主打年輕牌,當中不少更具高學歷,甚至擁有專業資格。多名政界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下,議會秩序重回正軌,政治暴力絕跡,從而吸引一批有意服務社區的年輕人躍躍欲試。
其中,在44個選區均派員參選的民建聯直言,視區議會直選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冀透過直選的洗禮,增加本身的政治實力。而新冒起政團「香港新方向」就派出五名「90後」和「95後」的新人參選,並主打高學歷及專業背景,冀借助新的選舉模式,為政治「新丁」打開一條出路。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就認為,有新血加入,當然對香港政制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但特區政府不能視為政治人才庫,必須繼續重點培養人才。
文:鄭濬文 圖:Ian Wong、黃冠華
根據資料顯示,民建聯參與地區直選的44人,平均年齡37.9歲,最年輕是27歲,平均年齡為37.9歲,是自2007年有紀錄以來最年輕的一屆,擁有大專學歷佔97%。而工聯46位參選人,平均年齡為38歲,35歲以下佔39%,最年輕的參選人為25歲。學歷方面,大專程度以上佔91%,碩士佔22% ,其中一位更是博士。
至於新民黨方面,最年輕的參選人只有24歲,最年長為亦得47歲,平均年齡是37歲。30歲以下的參選人佔14%;40歲以下比例佔72%。學歷方面,大學畢業的參選人佔86%;碩士或以上學歷人士佔38%。「香港新方向」方面,最年輕為27歲。
劉兆佳: 為有志服務社區青年提供平台
對於今屆區議會選舉湧現大批新面孔。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區議會屬政府諮詢架構,對完備特區的政治人才庫,沒有直接的作用,但能為有志服務社區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從中吸收經驗,對日後繼續從政,又或從事其他業務等,都有正面幫助。與此同時,劉兆佳指出,無論政黨或議會本身,有新血補充的話,將令組織增添動力,不致過於因循守舊。
劉兆佳接受《堅雜誌》訪問時指出,今次區議會吸引不少年輕、專業的新面孔參選,很大程度基於落實完善地區治理後,區議會已非政治鬥爭場所,再沒有政治抹黑、不同立場互相攻擊等亂象。在愛國者治港下,議會還原實務性功能,塑造了一個正面形象,對年輕新血確實具一定吸引力,他們可藉區議會這個平台,鍛鍊個人政治能力,和參與公共服務的機會。
其次,劉兆佳亦提到,年輕人可透過區議會,作為發展個人事業的起步點,逐步累積政績,為日後參與更高層次的議會、甚至加入政府管治班子、諮詢委員會等崗位,預先打好基礎。就算日後選擇不從政,也可借助擔任區議員時,曾涉獵的各種政策、人脈、已建立的知名度等條件,協助發展其他事業領域。
大眾重點政府如何發展經濟
今次區議會選舉,出現不少新面孔,但劉兆佳認為,這不代表特區政府不用培養政治人才,管治班子仍須加大力度,為具潛質的新一代提供機會,區議會最多也只能視為從政者一個起步點,若年輕人想藉區議會,踏上更高的政治階梯,往後還要面對不少鍛鍊。
劉兆佳表示,亦有留意到今次區議會選舉,不少候選人都擁有政團、政治組織、民間組織或工會等背景,證明相關組織,藉此吸引新血,進入議會內,把他們代表不同板塊意見,包括經濟、文化藝術、城市規劃、社會福利等帶入議會,為居民謀福祉,同時,有關代表亦藉此累積個人的政治本錢,兩者達到多贏的狀態。
對於在新政治環境下的區議會,劉兆佳表示,當然社會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矛盾,特別是經濟、民生及福利、勞工等需要處理,但整體來講,香港的政治環境已較為穩定,再沒有過往黑白對立,或是零和遊戲,在愛國者治港下,透過溝通及協商解決問題,往後大眾的眼球將會集中特區政府如何發展經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改善民生等,更甚者,管治團隊能否展現出勇氣、魄力及擔當,和有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處理香港各項問題。
陳學鋒: 較具經驗成員轉戰間選
負責今次民建聯區選工程的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就指出,一直以來,民建聯都會安排具潛質的「新丁」參與直選,作為一種錘煉。加上在新選制下,區議會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間選)及地方直選組成,較具經驗的成員,便轉戰間選,無形中給新人有更多機會。陳學鋒認為,從宏觀或政團本身,持續注入新血,對整體發展都是正面。
陳學鋒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為培養年輕一代有更多歷練,提升其政治水平,地區直選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而在新選制下,選區面積增加了十倍,選舉策略、方式也需要從新部署,「過往民建聯在400多個議席中,約取得百多席左右,但今次44個選區,都有年輕人參選,目的希望他們透過這次機會,汲取經驗。」
陳學鋒認為,無論是民建聯又或整體政壇,有新血加入都是一件好事。除可以注入更多活力,帶出不同的新角度外,一代接一代,世代交替,由有經驗一代帶着新生代,互相補足,避免出現僵化情況,這才能有進步,才能健康發展,「我都是第二代,當年由葉生(葉國謙)接捧服務社區」,可能實質操作未必太熟手,但應該給予機會,讓他們成長。
議會吵鬧令專業人士卻步
此外,陳學鋒亦提到,近年有不少青年才俊加入民建聯,他們有良好學歷外,亦具備專業背景。對於多了具條件的年輕人願意從政,陳學鋒就有此分析,過往無論地區議會或立法會,被反對派操弄,仿如鬥獸場般,開會只有吵架又吵架,海量的抹黑,令到年輕專業人士卻步,而自落實完善選舉制度後,議會回到正軌,讓不少有意服務社區的年輕人,蠢蠢欲試。
陳學鋒表示,在新的政治生態下,議員再不能只識吵架,而是須具備真知灼見,熟悉社區事務,具宏觀視野,能提出有建議性或有效的政策方案,再沒有非黑即白的無謂爭拗,由於大家來自不同階層及專業,可以從不同角度表達意見,令事件更立體。他相信,未來香港的政治環境,將會越來越好,令市民有幸福感、滿足感和獲得感。
張欣宇: 比拼政治理念及辯才
近期新冒起的政治組織「香港新方向」,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共派出五名「90後」和「95後」新人參選,對於被指走年輕路線,「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接受《堅雜誌》訪問時就指出,「可能自己屬年輕一代,多與同年齡層接觸,加上,『新方向』又是新成立的組織,自然聚了一批年輕人,並無刻意走什麼路線」,但他認為,在新選制下,選區擴大了,舊式的「人盯人」的拉票方式再不湊效,而是比拼政治理念、辯才能力等,反而對「政治新丁」有利。
對於缺乏知名度的「政治新丁」,如何突破選民固有的投票習慣,願意給新人一個進入議會的機會,張欣宇認為,每名新人都需要面對同樣的挑戰,當年自己參選也不例外。選民覺得「你們咁年輕,之前唔多見你在樓下行來行去,能唔能夠勝任呀!」當時自己就花了不少氣力,說服選民,爭取他們的信任,而自己的成功例子,就成為了年輕人從政的範本。
張欣宇表示,在新選制下,確實為有志從政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很好的契機。最明顯一點,就是選區大了,「傳統的做法,候選人專注幾幢樓,只要每天在區內打躉,街坊有印象,已經有一定把握,但今屆區議會的選區面積大了十倍,點樣打躉都無法接觸所有選民」,如何利用最短時間,令選民「有印象、願意投你一票」,那就變成為政綱、理念及論政能力之間的比拼,「這種玩法對慣用傳統拉票手法的候選人、政團來說,確實很困難。」
議會沒有政治爭抝 認真解決地區問題
另一個契機,就是香港政壇重回平靜,張欣宇指出,身邊不少年輕人,尤其是具有專業資格的一群,他們只希望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令社區建設得更好,不想牽涉入任何政治爭拗中,可惜過往的議會,只流於政治立場的表態,「這是大家不願意,亦不擅長,也為有意者設下一個很高的門檻。」
在新選制下,議會內再沒有任何政治爭抝,大家可以回到政策的內容,進行討論,以事論事,認真解決地區問題,加上,社區大了,就可從宏觀、整體性去考慮問題,以前區的範圍小,為了所屬選區利益,單討論一條巴士線,幾迂迴都要經過自己所屬的邨,不理是否實際、會否浪費資源,將來就可以從宏觀及理性去考慮問題,無需以極端或出位的手法表演。
雖然,香港的外在政治環境,對新人有較大吸引力,但張欣宇就指出,身邊有不少的年輕人,仍持觀望態度,等待有沒有更多成功的前行者,都是處於一個探討階段,因此,「香港新方向」派員參與今次區議會選舉,就是一個嘗試,冀能探索出一個適合年輕從政者入門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