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良方】講得又打得議員 陳月明一家愛泰拳

作為女性原居民的身份,打破新界鄉村傳統,先成為村代表,繼而出任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同時更是本港史上兩名女姓鄉委會主席之一,她是陳月明,2022年,她參與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屆立法會選舉,最終當上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有鄉事人士形容,一名女性能夠在新界政治傳統中突圍而出,殊不簡單。
除政治上了得,原來陳月明更是泰拳愛好者。平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發言時,目不轉睛地看着面前的平板電腦,用嚴肅的語氣發言,有時對官員的「遊花園式」回應,她毫不客氣,與官員隔空拳來腳往。而站在擂台上的她,也拳拳到肉,盡顯其Work hard ! Play hard(努力工作盡情去玩)的生活態度。

文:wing yip 圖:陳錦輝

陳月明與教練虎哥練習時,拳拳到肉。
陳月明與教練虎哥練習時,拳拳到肉。

這個訪問緣起於一次不經意的閒談。今年初時,談到作為立法會議員又屬地區代表,如何紓緩繁重的工作壓力,陳月明輕描淡寫說,「近日開始學打泰拳,幾好,打完成個人都很舒服」,令人聯想到她竟是「好打得的議員」,她卻笑言「初哥而已,一旦有人來踢館就大件事了」,同時促成了今次的訪問。

自覺立法會莊嚴 言行恰如其分

正式拍攝時,一身短打服飾、頭上一頂鴨舌帽的陳月明,腳穿一對人字拖,步履輕鬆走入拳館,與她在立法會大樓的形象截然不同。她與教練虎哥站在擂台上對打時,真的拳拳到肉「嘭嘭聲」,這種震撼性,看見也感到痛。

作為香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鄉委會主席,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當上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令人印象最深刻是,她每次在立法會大會上發言時,都會打開平版電腦,語調相當嚴肅。她更是「頻撲」一族,常常都是這一刻在金鐘立法會大樓,下一刻就回北區處理地區事務,加上打鼓嶺毗連深圳,不少民生事務息息相關,需要經常往來深港兩地。

陳月明在訪問中解釋,為何她平日看來是冷冷的,原來完全因為緊張所致,她指,自2003年當上村長,及後更成為鄉事委員會主席,經常落村與村民開會,討論地區事務,在她來說,開會難不到她,但立法會大樓是一個相當莊嚴的地方,一言一行要恰如其分,更需要尊重議會和立法會議員這個職銜。

面對排山倒海的公務,「減壓」對陳月明來說相當重要。外表斯文的她,卻選擇粗獷及運動量大的泰拳,陳月明表示,泰拳這項運動,貫穿了她與丈夫及子女之間的感情,更早於與丈夫拍拖時已種下了,她透露,丈夫張然是一個泰拳的愛好者,他在學生年代,已經熱愛打拳運動,最初時打西洋拳,及後經朋友介紹下,轉打泰拳。

陳月明在立法會會議上相當嚴肅,閒時會注意減壓。
陳月明在立法會會議上相當嚴肅,閒時會注意減壓。

打拳由做書僮及遞紙巾開始

陳月明憶述,最初拍拖時,每星期都會「擔任兩晚書僮」,陪丈夫到拳館練習,自己專職遞紙巾及拍照,在丈夫專注練拳時,看着他打拳的英姿,頓時覺得眼前人很健康、很有型、很有安全感。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當陳月明說出這番感覺時,仍難掩其仰慕之情,「現已老夫老妻,說出來都不怕了」,一直看着太太接受訪問的張然,微微一笑,靦腆地走開了。

丈夫的愛好,更感染了三名子女,陳月明指,小朋友包着屎片便跟着爸爸打拳,從只是用小手拍爸爸的拳套,到被爸爸形容「我已經唔夠他們來了」,陳月明指,三仔除泰拳外,更為學校摔跤隊代表。在訪問中,陳月明不時說,自己很感恩,三名兒女學拳後,培養出很有紀律的生活,這方面反而令自已好好向子女學習。

至於如何從拿毛巾、拍照的角色,最終加入打拳的行列,陳月明指,疫情期間,不能上拳館,丈夫與子女要留在家中練習,看相關的短片,看得多,自然便產生興趣。加上自當上立法會議員後,工作相當繁忙,希望透過運動為自己減壓,於是戴起拳套來。

從最初拉筋、跳繩等熱身開始。不經不覺已學了接近一年時間,陳月明指,除能夠減肥外,更喜歡打拳時的「炸汗」感覺,在很短的時間,便可以完全放鬆,讓自己保持狀態,應付各項公務,若一周沒有打拳的話,便會感到渾身不自在,更成為「家庭日」的主要項目。她直言,整個過程並不容易,必須有恆心、毅力和堅持,現更將其套到議會的工作上。

泰拳已成為陳月明(中)的家庭活動之一,左為丈夫張然,右為三子張山。
泰拳已成為陳月明(中)的家庭活動之一,左為丈夫張然,右為三子張山。
陳月明(中)打拳前拉筋熱身。
陳月明(中)打拳前拉筋熱身。
丈夫張然為泰拳愛好者。
丈夫張然為泰拳愛好者。

丈夫鼓勵選鄉委會主席

陳月明打破鄉事委員會創立以來,首兩名女性鄉事委員會主席,(另一名為東涌鄉事委員會主席黃秋萍),陳月明更是打鼓嶺坪洋村原居民,鄉事背景濃厚,她在訪問中指出,原居民的女性,與市區的女性,沒有任何分別,落村時仍然會戴帽,完全基於怕曬黑,防一防紫外線而已,反之,新界人生活空間大,推開門便是鄉郊景色,養成一種簡單、率直的性格。

陳月明指出,以她為例,從小到英國求學,學成歸來後,發展自己的事業,亦有自己一套的生活態度。若說不同,應該多了一份鄉情,家族在打鼓嶺幾百年歷史了。當日踏上從政之路,陳月明形容「順其自然」,「我當村長已經20年,未結婚時已做,自己的村,很多人與事都熟悉,自己也想搞好佢。」

後來,有鄉親鼓勵她參選鄉委會主席,陳月明指,「我從來沒想過」,於是第一時間諮詢丈夫的意見,話未說完,丈夫已經說「你一定要出來,贏輸都要出來,贏了就為家鄉做事,為大家發聲,選不到,好向支持者有一個交代」,如是者,參與立法會選委會界別選舉也抱此態度。

今屆會期已過了大半,陳月明形容,每天也在學習中,忙但不會說辛苦。她指出,回歸前,打鼓嶺佔一半地方,被列入為禁區,對市民大眾來說,添上一份神秘感,加上有不少鄉村還未發展,直至2013年才逐步解禁,而區內有三個口岸,包括羅湖、文錦渡及蓮塘/香園圍,對全港市民息息相關,作為土生土長的原居民,有責任揭開這張面紗。

陳月明落區服務,又是另一造型。
陳月明落區服務,又是另一造型。
作為村長,常要參與村內的活動。
作為村長,常要參與村內的活動。

超級殯儀城改為發展創科 鄉民高興

因此,她在不同的場合上,都會不停講述打鼓嶺區的情況,任期內已多次邀請立法會同事到打鼓嶺視察,陳月明更指,大約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員已經來了,餘下的同事,會繼續邀請。她認為,北部都會區(北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每項政策對鄉民都有直接影響,任何決策必須多元化,從國家和地區的角度,作周詳的考慮。若立法會議員及外界人士對邊境有更多認識,當討論相關議題時,便會更立體及全面。

上任之初,陳月明為反對「超級殯儀城」項目四處奔走,終於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公布將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陳月明指,鄉民十分高興,並表示全力支持,冀特區政府能夠盡速展開。她指,最新的工作,就是處理打鼓嶺垃圾堆填區項目,「垃圾堆到成座大山,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希望能夠將其移走,透過燃燒方法解決。

這三年時間內,陳月明無時無刻將「北都發展」,村民的訴求等,多次向官員反映,那怕局方是否接受。她認為,現時多了立法會這個平台,可以把地區的訴求,直接向局長反映,盡快解決及處理,她個人做事的作風,希望一發現問題,便立即處理,不想拖來拖去,她笑言,這就是新一代女性原居民的風範。

陳月明擔任立法會議員以來,不時邀請官員及立法會議員到打鼓嶺一帶參觀。
陳月明擔任立法會議員以來,不時邀請官員及立法會議員到打鼓嶺一帶參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