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港增光】(2)參與國際比賽 見過大場面 五名隊員向工程師專業邁進

為體現「以舊帶新」傳統,今次參加比賽的五名隊員,從中一至中四,其中有經驗豐富的隊長,也有剛踏入中學生涯的小師弟。這批年輕小子透過「砌機」激發個人興趣,認定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他們說,透過參與國際性比賽,無論從個人學習態度以至待人接物等方面,也感到自己成熟不少。
五名小伙子雖然經歷了世界大賽,正所謂見過大場面,但當接受訪問時仍然顯得有點腼腆,誰先發言亦互相禮讓,最後,就由隊長決定次序。今年就讀中四的隊長鍾偉庭,被隊員形容具領導才能,比賽經驗豐富。看到他安排隊友發言次序時,證明隊友對他的評語所言非虛。

比賽勝出後,大家食雪榚慶祝。
比賽勝出後,大家食雪榚慶祝。

中四 鍾偉庭(隊長): 沒想輸贏只想做好

鍾偉庭說,今次獲獎,培養了自己不易放棄的做人態度。
鍾偉庭說,今次獲獎,培養了自己不易放棄的做人態度。

鍾偉庭「打頭陣」講述了今次比賽的歷程。他回憶去年9月剛開學不久,知悉會參與這場比賽,大家便開始動腦筋設計、製作這個機械人。小隊長形容過程完全不容易,難題一個接一個,需要不停修正。失敗再嘗試、重覆又重覆,直到抵達日本,出賽前一刻作品還在修正中,大家都務求精益求精。

小隊長承認過程中確實出現過一些負面情緒,加上其他隊伍實力相當強,不少隊伍曾在多個世界級比賽中取得上佳成績,高興隊員沒有氣餒,還互相打氣,他表示一心要做好作品,沒有想輸了會如何。

為免影響課堂學習,他們主要靠小息或午膳時間「砌機」,當然這短短時間根本不夠,需要放學後留下來繼續「砌」。

整個過程中鍾偉庭都相當投入,原來這位小隊長尚有一年時間留在校隊,升中六後便要專心應付公開試,為升讀大學做準備。小隊長希望藉着未來一年將自己的經驗、知識及技巧分享給一眾「師弟妹」,令他們日後每場比賽都可以表現更加出色。至於他個人,未來一年仍會全力以赴,「不會Hea玩」。

小隊長早已鋪排好日後升學路向,他希望能選修與機械工程相關的科目。曾多次代表校隊出賽,鍾偉庭坦言參賽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東西,例如必須解決當前問題之後才能進入下一步,無形中令自己養成一種「不易放棄」的態度,對課堂學習也有幫助。例如一些難搞的數學題,用某個方法找不到答案時,便會想其他運算方法,或用逆向思維繼續解題。他希望自己能夠繼續保持這種態度,就算在其他學科上都不會輕易放棄。

當年還是校隊成員的丘愷欣(右二)與其他隊員一起參與2011年台灣VEX亞太區比賽。
當年還是校隊成員的丘愷欣(右二)與其他隊員一起參與2011年台灣VEX亞太區比賽。
2007韓國機械人賽會場入口。
2007韓國機械人賽會場入口。

中三 馮栢樂: 首次出國自覺有成長

到日本參賽,馮栢樂指自己成長了。
到日本參賽,馮栢樂指自己成長了。

今年讀中三的的馮栢樂是首次出國,他說從出境、坐飛機,再踏足日本,參加這場國際性比賽對他來說屬於很新鮮的經歷。回想當時,馮栢樂以「心情忐忑,開心之餘又很緊張」來形容:「在飛機上叫餐、過海關,以及在日本的起居飲食,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克服。」

比賽途中馮栢樂感到「緊張」,擔心如何與其他隊伍溝通。但經接觸後,所有疑慮一掃而空。雖然大家都全情投入比賽,但隊伍之間相當友善,加上他們英文能力不錯,彼此之間會較易溝通。他很開心有此參賽經歷,因為能夠觀摩世界各地其他參賽作品,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並為自己爭取到一點成績。

對於奪獎,馮栢樂表示非常「開心」,因為其他對手實力很強,之前從未想過會贏,但當一關一關闖過後, 成功打入四強,再到決賽,隊友均感到「只要不放棄,一路堅持下去,終會成功」,最終他們取得兩個獎項。經此一役,馮栢樂覺得自己成長了,能夠克服困難,自主能力也提高不少。

決賽氣氛緊張。
決賽氣氛緊張。

中四 庄俊熙: 從對手身上學到東西

庄俊熙以宇樹機械人創始人王興興為目標。
庄俊熙以宇樹機械人創始人王興興為目標。

今年中四的庄俊熙,中一那年以參加「暑假興趣班」心態,加入了校隊,逐漸培養出濃厚興趣,更發現不單止「砌機」玩得很開心,透過「比賽」這個平台,也可以從對手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他對機械或者AI(人工智能)都有興趣,而且興趣越來越濃。

庄俊熙透露,由於父親從事機械方面的工作,他從大約七至八歲開始,就經常從旁看父親如何修理機械。看着父親「試完一個方法,不行的話,又試其他方法」,目的就是要將機械修好。這場面深深吸引了庄俊熙,令他希望大學選科時主攻機械工程相關科目。

近期全球熱捧宇樹機械人,庄俊熙說:「我現在能力未足,但希望未來可以成為類似的人(杭州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然而,他覺得這條路有點難走,但得知政府正積極推動創科產業,看來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目前他決定先隨着自己興趣,逐步做好準備,不會過早說要做企業家又或做創科公司老闆,目標暫時做一名普通的工程師都已經很開心。

丘凱欣(後排右一)與同學在課堂中。
丘凱欣(後排右一)與同學在課堂中。
2016本校獲教育局邀請設計及製作劍擊機械人,並於「世界技能大賽」中公開展出。
2016本校獲教育局邀請設計及製作劍擊機械人,並於「世界技能大賽」中公開展出。

中一 陳思宇: 感受到那種薪火相傳精神

陳思宇是中一學生,已經覺得中學生活多姿多彩。
陳思宇是中一學生,已經覺得中學生活多姿多彩。

今年剛讀中一的陳思宇,小小年紀已經代表校隊出外比賽。陳思宇形容心情相當興奮,在多名師兄帶領下讓自己獲益良多。團隊中他是年紀最小的人,比賽過程中完全感受到那種薪火相傳,以老帶新的團隊精神:「他們對我幾好,有不認識的地方,問他們都很樂意回答。」

雖然陳思宇只經歷了數個月的中學生活,但已經這麼多姿多彩。未來他希望繼續留在校隊,提升自己的編程水平;更要加強英文能力,日後與人交流時更得心應手。

隊伍出賽前最後準備。
隊伍出賽前最後準備。

中二 卓均諺: 互相合作精神大大提高

卓均諺家人鼓勵他鑽研創科。
卓均諺家人鼓勵他鑽研創科。

鑑於政府積極推動創科,今年就讀中二的卓均諺認為,未來無論職業種類以及大學選修科目,都可以較為多元化,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報讀相關科目,毋須被規限在某一、兩個範疇。
他說,家人亦覺得傳統行業,例如醫生、律師之類已開始飽和,不如循新領域發展,只要付出努力,必定能有一番成就。

今次參賽取得可觀成績,團隊奪獎而歸,卓均諺不覺得自己較別人已行前幾步,因為仍有不少人同樣很努力,他們正默默耕耘中,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他認為此行除技術上得到認同外,團隊精神以及人與人的交往、互相合作精神,都得到大大提升,自己也成熟了,處事獨立性更強。

比賽雖緊張,但不同隊伍之間亦互相鼓勵。
比賽雖緊張,但不同隊伍之間亦互相鼓勵。
176275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