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曙光】天價藥賣平民價 最平一折有交易 唔單止吃喝玩樂 北上求醫買藥新熱潮

香港公立醫院專科門診雖然收費低,但因人手不足,輪候時間動輒以年計。更難捱的是某些生物製劑、治療癌症藥物,無法得到政府資助需要自費,價錢亦相當昂貴,病人一年要繳付十數萬以至過百萬藥費。
近期不少香港病人為了「自救」,紛紛北上求醫買藥,因為同樣藥物,在一河之隔的深圳,價格可能只有本港的七分一,甚至十分一。
銀屑病病友會主席黎慶坤表示,沒想過如今與十多年前剛好相反,港人要北上看醫生。該會最初只有很少會員北上求醫,但近來已經演變到有二、三百人,由於過程不複雜,相信未來趨勢會有越來越多人往內地就診。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這代表香港人對內地消費信任度有所提高,也反映國家發展已達到一個很高水平。他建議香港和內地建立一個長期協作模式,例如讓病歷互通,方便病人自行選擇在那裏就診或用藥。

文:Mike    圖:Mike、網上圖片

近期不少香港病人為了「自救」,紛紛北上求醫買藥。
近期不少香港病人為了「自救」,紛紛北上求醫買藥。

現時在香港,如果患有癌症、銀屑病、罕見疾病,例如脊髓肌肉萎縮症等病人,需要服用或注射每年要價十數萬甚至過百萬的藥物,大部分病人均未有政府資助。原來香港自2005年起推行藥物名冊制度,超過1,300隻藥物被列入名冊中,可以得到政府資助,每次只需要15元港幣就可以取一次藥。然而,仍有很多藥物雖在名冊之中,但卻屬於自費藥,病人若需服用這些藥物,便要自掏腰包。這些昂貴的自費藥不但貧苦大眾負擔不起,就算中產甚至是中產以上的家庭也未必能承受。

高價藥物對病人雙重打擊

銀屑病病友會主席黎慶坤表示,現時在八百多名會員當中,有二、三百個甚至更多會到內地就診,又認為未來趨勢會越來越多人北上求醫。
銀屑病病友會主席黎慶坤表示,現時在八百多名會員當中,有二、三百個甚至更多會到內地就診,又認為未來趨勢會越來越多人北上求醫。

銀屑病病友會主席黎慶坤解釋,香港銀屑病患者每月醫療費用平均要一萬元左右:「一萬元對一個中產來說,可以說多也可以說少,其實都是一個沉重負擔。」很多人覺得這個病不足以致命,但實際上會對患者造成很大困擾,可是藥物價錢驚人,往往令患者卻步不去求醫,對他們來說是雙重打擊。

視乎銀屑病人的嚴重程度,其實有很多不同治療方法,生物製劑是目前比較先進及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生物製劑是一種透過生物科技研發的抗體藥物,這些抗體在患者體內中和抵消了那些失控的發炎因子,最後終止發炎因子所帶來的負面連鎖反應。黎慶坤透露,本港有售的生物製劑有好幾種,而在私營市場最貴那種需要兩萬多至三萬元,在醫管局購買會比較便宜,定價大約兩萬元左右。

現時有撒瑪利亞基金資助病人購買這些自費藥物,但同時要經過基金的資產入息審查,如果完全符合條件才可以受惠,一般中產往往很難符合條件,變成一個障礙。

內地政策放寬容許港人求醫

可以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特諾雅「Tremfya」。
可以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特諾雅「Tremfya」。

大約在2022年疫情剛完結時,內地藥物開始放寬,當時有很多在內地生活的港人,開始能夠在內地看醫生,於是慢慢讓更多人知道,原來生物製劑在內地售價便宜很多。

「最初香港人不知道可以北上求醫。據以往經驗,只有內地人,用自己的身份證又或者有戶籍,才可以去醫院求醫。後來政策開放,容許香港人用回鄉證求診,於是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醫買藥。」以生物製劑為例,黎慶坤形容價錢僅僅是香港三分一,所以大家開始覺得,就算扣除時間、交通、運輸等因素,也值得上去試一試。

內地醫保人士可報銷藥費

治療肺癌的標靶藥物洛拉替屬(Lorlatinib)。
治療肺癌的標靶藥物洛拉替屬(Lorlatinib)。

除了生物製劑,一些標靶藥物,例如治療肺癌會用到的洛拉替尼(Lorlatinib),內地價格為1.5萬元人民幣(約1.6萬港元);若在香港透過醫管局自費購買,單是藥費便要4.5萬元,如經私家醫生處方該藥,使費更高達6.5萬元。

另一款由英國阿斯利康研發的第三代肺癌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2016年在港註冊,雖已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卻屬自費藥物,大部分病人每月要開銷近6萬元;但該藥2017年在內地註冊,內地病人購買此藥只需付4,966人民幣(約5,425港元)。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的特效標靶藥,例如注射液諾西那生鈉(Nusinersen),內地費用從每針原價近70萬元人民幣降至3.3萬元人民幣(約3.8萬港元),享有內地醫保人士更能報銷最多七成藥費。

集中採購藥物議價能力大

對於越來越多港人有北上求醫買藥的需求,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醫生建議,香港和內地可以建立一個長期協作模式。
對於越來越多港人有北上求醫買藥的需求,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醫生建議,香港和內地可以建立一個長期協作模式。

中港兩地藥價天差地別,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解釋,內地任何新推出藥物,要先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審批,獲准上市才可被醫生使用,另外國家可以跟藥廠討價還價。國家政策規定,如果要從外國買一些特別昂貴的藥物,會進行集中採購壓低價格。中國是全世界最大單一市場,這麼大規模的單一市場,議價能力一定會很高:「就算是罕見疾病,即使患病比例很低,但以內地人口如此龐大,整體病患實質數量也會比較多,變相要買回來的批量也比較大,所以銷售商或製造商會有較大意欲降低售價賣給你。」

林哲玄認為這種議價方式相當成功,也可體現出國家以人民為本的一種做法,不是考慮個別商人利益,而是看整體人民利益。所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的就是這種模式。

切勿購買來歷不明藥物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是知名的三甲醫院,也是港人北上看病的熱門選擇之一。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是知名的三甲醫院,也是港人北上看病的熱門選擇之一。

內地藥雖然便宜,但很多人擔心效用是否與香港一樣?對此林哲玄解釋,這些特別昂貴的藥物,都是內地從外地採購回來,往往是同一個製造商,因此他相信不管內地還是香港,都是一樣的藥物。

林哲玄特別提到,港人北上求診用藥絕對沒有問題,但切勿在內地購買來歷不明的藥物。他舉例,有病人從香港以外地區帶藥劑回來要求醫生幫忙施打,即使藥物表面看似一樣,但醫生在不能確認劑藥真假的情況下,特別是沒有香港註冊藥品編號,也未能確認藥物是否過期或受過污染,香港醫生絕對不會幫助病人用藥。

去年64萬港澳人士深圳求醫

凡事物極必反,坊間擔心大量港人北上求醫「搶藥」,恐怕中央會「落閘」。
凡事物極必反,坊間擔心大量港人北上求醫「搶藥」,恐怕中央會「落閘」。

凡事物極必反,坊間擔心大量港人北上求醫「搶藥」,恐怕中央會「落閘」。林哲玄表示,香港市民的健康,主體責任仍然是在香港身上,因此不能將所有問題都推給其他人,強調這是原則。港人踩入內地公營系統,可能會分薄了內地人民的福利,這樣明顯不對,除非兩地有一個很清晰的協作模式,否則整體來說是不應該。

據深圳衞健委資料顯示,深圳市內醫院去年為77萬人次境外人士提供醫療服務,當中港澳人士佔64萬人次,佔總數超過8成。以羅湖區人民醫院為例,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香港居民門診、急診量為4.48萬人次,住院患者748人次。 林哲玄表示,單以內地一間三甲醫院為例,每年都有數百萬求診人次,數字差不多等同全港公立醫院求診總和:「他們(內地醫院)的量大到這樣,所以幾萬個上去對他們來說是九牛一毛,很快便會吸收,但不等於我們要這樣做,而是你從數目上發覺,暫時沒有一個很實質影響,但原則是我們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

建議成立粵港長期協作模式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今年七月,率先啟用「醫健通」跨境健康紀錄及個人資料 夾功能,方便到該醫院使用醫療券求診的長者使用。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今年七月,率先啟用「醫健通」跨境健康紀錄及個人資料 夾功能,方便到該醫院使用醫療券求診的長者使用。

對於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醫買藥,代表市民的確有這個需求,林哲玄建議香港和內地可以建立一個長期協作模式,即是說香港居民在處理疾病時,可以到內地一些指定醫療機構,在病歷互通情況下,在當地接受治療。但他提到,這協作需要建立雙方處理疾病時的共識,否則怎麼都連結不起來:「例如這種疾病去到這個階段,醫生應該怎樣做?病人可能一年有兩、三次在你那邊(內地)看診、用藥;其他日子則留在我們這邊,幫病人覆診、檢查,這種模式的協作,我覺得是可以的。」

北上求醫買藥成趨勢

現時港人在內地求診不算複雜,使用WeChat 小程式「健康160 」,即可預約、掛號、看醫療報告甚至與醫生對話等,相當方便。
現時港人在內地求診不算複雜,使用WeChat 小程式「健康160 」,即可預約、掛號、看醫療報告甚至與醫生對話等,相當方便。

黎慶坤表示在內地求診不算複雜,但最初期大家都不理解內地醫療體系,只能夠摸着石頭過河,甚至怎樣找三甲醫院、付款時要用現金還是支付寶,可不可以用香港信用卡?這些都不清楚、不理解。另外,內地醫生大部分聽得懂廣東話,但相反很多香港人未必懂得聽普通話,有機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大家開始慢慢進步,病人知道怎樣找醫生、預約、打車,甚至跟其他香港人一樣,懂得北上去吃喝玩樂。」

黎慶坤透露,病友會最初只有數位會員北上求醫,但漸漸越來越多,現時統計到在八百多位會員中,有二、三百個甚至更多會到內地就診,未來趨勢只會越來越多。他感慨十多年前內地人會來香港看病,現時則反過來,香港人回內地看醫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沒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

林哲玄:香港醫療其實做得很好

林哲玄感歎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令大家引以為傲。
林哲玄感歎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令大家引以為傲。

林哲玄亦感歎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令大家引以為傲:「引以為傲之餘我們也要檢討自己,為甚麼別人可以追得這麼快。」他認為香港市民相當「心水清」,只要對內地醫療體制有信心,自然會北上求醫。回想以前內地很多人來香港看醫生,現在則相反,香港要加快步伐去追落後。

香港醫療其實做得很好,林哲玄形容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問題,例如排期時間長、藥物貴。藥物價格問題較難直接處理,皆因全世界這方面的開支同樣高昂,但貴的同時,如何讓市民用到這些藥才是最大問題,可能需要依靠政府資助,又或與藥廠商討一個更好、更便宜的採購方式,到真正沒有法子時,便需要和內地尋求醫療合作,他強調這是個可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