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8月1日香港賽馬會(下稱:馬會)開設名為「足智彩」的合法足球博彩項目後,馬會已有20年未再獲准開設新的博彩項目,直至今年初有政黨倡議考慮增設籃球博彩項目,認為能夠有助打擊外圍賭籃球並提升博彩稅收。如此倡議看似是一把「雙面刃」,既有其好處,但又要小心推行,以免助長賭博風氣。
面對增設籃球博彩項目的倡議,政府態度傾向謹慎,認為需要基於三個條件下才能決定是否新增合法博彩活動,當中包括市民對某類賭博活動有龐大持續的需求,目前只能循非法途徑滿足;加強執法亦未能切實解決問題;以及該類賭博活動獲社會支持。
早前有份提出倡議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預料,若籃球博彩合法化,可每年帶來額外至少30至50億元的博彩稅收。致力戒賭博服務的明愛展晴中心則擔心,籃球運動刺激緊湊,特別容易吸引年輕人參與博彩。
文:昭仁 圖:黃冠華、資料圖片
馬會對上一次開設新博彩項目已經要追溯到2003年,「足智彩」於當年8月1日推出並開始接受投注,意味着賭波在香港正式合法化。
當時的大環境是全球足球博彩活動十分盛行,加上鄰近澳門有合法賭波渠道,令不少港人經澳門博彩公司非法投注,社會當時醞釀賭波合法化的聲音以打擊外圍投注,認為馬會始終比黑市賭波集團可靠,合法賭波亦能有效減少外圍莊家收入。最終在爭議聲中,立法會通過了足球博彩合法化。
應家柏:有10至15萬人經常賭籃球
21年之後,籃球博彩合法化亦如當年足球一樣,在社會引起廣泛熱議。
馬會認為近年非法賭博越見活躍,需要在經營上加強競爭力及彈性,例如加入新的博彩項目,並將非法外圍投注需求重新納入合法渠道,協助政府打擊非法外圍。馬會提到外圍莊家每年從香港奪取超過150億元利潤,其中足球、籃球、網球等項目都大受歡迎。馬會願意配合政府和各界探討相關建議的可行性。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過去5年非法博彩市場利用數碼化、加密貨幣甚至任何方式大規模膨脹,當中包括賽馬、足球、籃球、網球、電競等運動,香港人投注其中的金額估計去年約有3,500億港元,賽馬加足球或佔75%,而籃球則佔15%。 經常賭籃球的人可能有10萬至15萬人,應家柏認為若然能將籃球博彩合法規範,馬會大概可把五至六成人帶回合法市場。
劉國勳:料額外每年多收30至50億博彩稅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支持開放籃球博彩:「見到外圍賭博厲害,其中籃球是熱門外圍賭博項目,要打擊這些非法賭博除了透過警方外,規範也是一種方式。我們覺得作為一個熱門運動,多人在外圍賭博的時候,應將之規範化,同時也可以透過規範籃球博彩令政府增加一些收入。」
劉國勳指出籃球投注額在澳門已達足球一半有多,預計香港開放籃球博彩後可額外每年帶來30至50億博彩稅收:「新冠疫情後,經濟恢復未如預期。在這個背景下,我覺得香港這麼多年都未有再增加規範博彩項目,似乎亦是時候去探討,這也是大家(民建聯)的共識。」
合法化不等於鼓勵賭博
「開放規範籃球博彩不等於鼓勵賭博。」劉國勳強調,只是見到社會對籃球博彩有龐大和持續需求,需要找合適渠道去引導,令現時參與非法外圍賭博的人,能在有監管的平台下進行博彩。
「其實懂得上網都找到參與非法博彩的渠道,我相信如果有心去賭,一定找到辦法。我們看到這個狀況,希望將這些人拉回來,有監管之餘亦有稅收,同時也有些資源去提供服務,協沉迷賭博人士。」劉國勳認為有監管肯定比沒有監管好:「起碼透過規範化,你會拿到一些數據、數字,知道應該怎樣針對情況去投放資源,例如推動有節制博彩,又或者給非牟利組織資源做戒賭服務。我覺得在有監管的情況下協助他們會相對容易。」
政府持開放態度探討
在劉國勳看來,籃球博彩合法化政府是抱持開放態度去探討:「其實主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如果博彩是龐大和持續的需求,而透過打擊是無法消除,社會中也有共識可以接受相關賭博規範化的時候,他們(政府)會考慮容許該項目規範博彩,這是政府的那條界線。我見到近年討論籃球博彩,其實都有不同聲音,我自己覺得政府其實是開放的。」
劉國勳就這個議題接觸過不少社會大眾,普遍覺得開放籃球博彩也可以接受:「其實過往足球博彩規範化他們覺得有一定成效,大家就算去賭都是賭手頭上的錢,但賭外圍可能會透過賒借去賭,可能會欠一身債。不少外圍或者非法賭博都是由非法組織控制,所以他們覺得,如果賭博規不規管都會存在的時候,不如益政府好過非法組織。」
伍淑萍:增設博彩項目須考慮社會成本
香港明愛展晴中心自2003年開始,一直致力提供戒賭輔導服務,對於有聲音倡議增設籃球博彩項目,香港明愛展晴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伍淑萍抱持觀望態度:「我們暫時未掌握到,如果香港籃球博彩合法化後,所承擔的社會成本是甚麼?可能包括因賭博而出現的問題,特別是賭籃球出現的情緒問題;對年輕人學業的影響、家庭關係的影響,甚至出現一些借貸行為和不好的想法,這些都是我們要考慮的社會成本。」
伍淑萍擔憂籃球合法化,會不會又有另外一些運動項目成為賭博活動,因此對於是否規範籃球博彩有不少考慮:「當賭博活動開多一個門口,自然會吸引到本身沒有賭博行為的朋友,他們會嘗試,因為方便,也會拉高香港參與賭博的人口比例。」
擔心「明星效應」對年輕人吸引力大增
「本身籃球比賽已這麼刺激,若加上錢的元素,其實令整件事更刺激緊張。」伍淑萍提到年輕人特別喜歡一些球類活動,籃球本身的速度、緊湊程度更勝足球,加上開放合法投注後會有金錢回報在內,對年輕人吸引力甚大:「很容易吸引到年輕人(投注籃球),而年輕人可能缺乏分辨界線能力,我們都會擔心。」
伍淑萍接觸過一些年輕人因支持特定球隊或球星而參與賭博,估計開放籃球博彩都會有「明星效應」:「可能會因為某位球星或哪一隊心儀的球隊,每當有相關比賽他們都會落注,我們稱之為『明星效應』。籃球不乏超級巨星,我們擔心會有這個情況出現。」
伍淑萍反問,究竟是否要堅守界線,令擔心會犯法的朋友不去參與籃球非法賭博,還是將界線移走,令賭籃球合法化?她認為這是值得深思和需要更全面了解的問題。
年輕人賭博比例有上升趨勢
伍淑萍解釋,根據「平和基金」每隔四至五年進行的大型調查,香港市民參與賭博的情況由2002年到2021年呈下降趨勢:「有賭博行為,我們叫做『社交賭博』的朋友大約佔香港成年人口比例約六成,而這六成朋友裏面,大約2%有賭博失調情況,即是需要接觸一些戒賭輔導服務,如果參考2021年的人口普查數字,佔2%即是香港大約有10萬成年人有賭博失調的情況。」
雖然整體參與賭博情況未算嚴重,但伍淑萍表示年輕人投身賭博的比例有所上升:「參考過去一年在中心接觸過的30歲以下戒賭朋友,大約有四成朋友有賭馬,但六成朋友有賭波。我相信對年輕人來說,賭馬好像是上一代玩意,他們這個年齡層裏面,賭波才是喜歡的活動,所以球類博彩對他們的吸引力殊不簡單。」
冀投放更多資源做預防教育工作
伍淑萍明白賭博活動在社會上難以禁止,但希望將影響盡量緩減:「例如會不會在這個討論裏面,包括政府或者馬會,可以有多些力量做預防教育工作,讓年輕學生知道甚麼是賭博。當我們知道,賭博的結果是隨機發生,沒有技術可言,就會令大家覺得賭的趣味減低,用一種觀賞的態度去看球賽會更開心。」
伍淑萍希望有更多關於籃球博彩規範化的討論和研究數據出來,協助評估一旦合法化後所帶來的影響和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