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 參戰沙田赤柱拼大灣區

當你的人生失去「色彩」,眼前只剩無盡漆黑,你會選擇勇敢面對活得精彩,還是一蹶不振自我封閉?
「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的一群龍舟健兒,選擇了拒絕向命運低頭,以自強不息的堅毅精神告訴我們:健全人士做得到的,失明人士一樣做到。
端午節臨近,一眾龍舟健兒加緊在沙田城門河進行訓練,「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亦毫不鬆懈、積極備戰。這支隊伍由視障人士與有划龍舟經驗的義工組成,是全港唯一的失明人龍舟隊。
只見他們在城門河上逐浪前行,眼睛的障礙絲毫無損他們划龍舟的表現,甚至在賽場上,猶勝某些健全人士龍舟隊。

文:昭仁 圖:昭仁、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

「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由視障人士與有划龍舟經驗的義工組成。
「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由視障人士與有划龍舟經驗的義工組成。

退休人士Michael自小有深度近視,本來從事文職的他,退休後接連出現黃斑病變和青光眼,視力因而受損。失去視力的Michael一直積極面對人生,渴望能多做運動促進身體健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收音機認識到「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自此之後Michael的人生便添上了龍舟的「色彩」。

結緣「黑武士」視障人生添「色彩」

退休人士Michael 雖有視力障礙,但無阻他積極參與龍舟運動。
退休人士Michael 雖有視力障礙,但無阻他積極參與龍舟運動。

「黑武士的服務對象就是視障人士,他們其中一個活動就是划龍舟。我以前很少運動,退休後比較多時間,亦需要更注重身體健康。加上自己是視障人士,於是主動參加了划龍舟。」Michael形容划龍舟既有一定運動量,亦需要團隊合作,那種凝聚一心朝共同目標努力的精神,令Michael非常享受:「認識到不同的視障人士,我們練習之餘亦參加一些比賽,鍛鍊出團隊和體育精神。我們甚至會去不同地方,例如東莞等地參加比賽,生活圈子擴闊了很多。」Michael提到「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每位隊員關係都非常好,操練過後會一起午膳,彼此之間會成為朋友。

Michael:沒有因視障影響划龍舟

「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正積極訓練備戰。
「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正積極訓練備戰。

「只要我們不怕室外活動,不怕曬、不怕濕、不怕水,縱使不是很擅長游泳也沒有問題, 因為我們有助浮衣保障安全。」樂天的Michael看似說得雲淡風輕,但其實「龍舟隊」背後,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不為外人道的努力和堅持。

「我們是全年訓練,不是只有好天才訓練,除非打風、雷暴,我們才會停止。甚至冬天很冷時我們一樣會操練,要練出我們堅強、堅毅的體育精神。」Michael堅定地說,沒有因為視障而影響到他們划龍舟:「視障人士都分配有義工,在熱身過後義工會帶我們經過浮台,落龍舟開始操練。操練時教練有特別方法教我們正確姿勢、團隊合作等等,大約一、兩個小時左右會完成整個訓練。」

日子有功,「龍舟隊」無論默契或實力上都不斷進步,甚至在一些比賽中取得獎牌、獎盃。Michael以自身經歷鼓勵視障人士要積極、勇敢面對人生:「不要收埋自己,要出來認識一下不同的視障人士,一起互動交流。不單止在體育、划龍舟方面,也可在日常生活上互相鼓勵支持,不要怕這個(視力)限制,大家出來一起參與各種體育活動。」

華教練:他們比某些健全人士做得更好

華教練義教「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數載。
華教練義教「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數載。

「黑武士失明人龍舟隊」背後最強後盾,是他們的義教戎志華教練(華教練)。本身是消防總隊目的華教練,大概有20年划龍舟經驗,自2020年左右開始接手「龍舟隊」,至今已走過四個年頭。他回憶當日,大家是教練、隊員關係,但時至今日整個龍舟隊上下已融為一體:「我們可能比賽時很認真,但賽後一眾義工、會員就會一起吃飯、飲茶,就像正常朋友一樣。其實一隊龍舟的運作,是整隊人志同道合,如好朋友一般去玩,就是最開心。」

華教練與隊員的關係,與其說是教練,更像是陪伴隊員成長的人生導師。在他眼中,視障隊員的表現絕不比健全人士差:「他們甚至比某些健全的、初學龍舟的人,動作做得更好。」

華教練坦承教導視障人士划龍舟,的確會比教健全人士略為困難,但經過悉心指導,他們一樣可以做到:「所謂『入、拉、抽、回』的基本動作,他們只是『聽』到你的動作是『入、拉、抽、回』,但未必幻想到。所以我們需要花多一些時間教初學的會員,可能真的要捉着槳、捉着手,扶着他們做某些動作,令他們感受到怎樣做。」

華教練希望有更多義工來幫助「龍舟隊」:「始終他們是失明人士,龍舟在海上時,旁邊有一個健全人士做拍檔,信心會更大。」

難忘去年赤柱一役奪冠

華教練與失明隊員關係緊密,既是戰友亦是朋友。
華教練與失明隊員關係緊密,既是戰友亦是朋友。

華教練難忘去年赤柱的一場比賽:「遇到某些對手,如果是初學,又或者實力沒有那麼強,我們都有能力贏到。」即使與健全的龍舟健兒同場競技,他們仍能憑着出色的發揮勇奪桂冠:「他們划進了碗賽決賽,那場真的發揮很好,拿了冠軍。你看到他們很開心亦很感動,雖然不是最頂級賽事,但證明自己所付出的、練了的都沒有白費,因為划龍舟真的很辛苦。」

接下來的端午節,他們會在沙田出賽,較後時間亦有機會到大灣區作賽:「類似大灣區龍舟賽,可以去見識下上面的實力。之後還有赤柱龍舟邀請賽,我們都會去玩一下。」華教練透露「龍舟隊」正積極備戰:「每次訓練都要練長一點路程,讓他們練出一些耐力。」華教練希望隊員往後都一直保持着現時的融洽關係,繼續出來做運動,不要因為累、因為苦收埋自己。

取名「黑武士」象徵挑戰黑暗

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創辦人Endy認為,失明人士亦應有平等參與運動的權利。
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創辦人Endy認為,失明人士亦應有平等參與運動的權利。

「當時我們先想了英文名字『Darkness Fighter』,一班挑戰黑暗的戰士。當時我們一直在想,究竟應該改甚麼中文名?創會副主席侯志輝教練說不如就叫『黑武士』。」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創辦人陳柏亨(Endy)解釋,「黑武士」就是面對黑暗亦無恙,背後是一種「挑戰不可能」的武士精神。

Endy提到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的理念:不應該因為生理障礙,令到失明人士不能平等參與運動:「因此『黑武士』發掘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運動,讓失明人參與。」

芸芸運動項目中,又以划龍舟較為特別,既能強身健體,又可以訓練到團結精神,更能讓他們擴大社交圈子:「因為(龍舟)是一個需要恒常訓練的運動。一條龍舟(中龍)18到20人,縱使個別有些體能很強的隊員,但未必代表划得快,相反大家要去配合一些能力較弱的隊員,陪他們一起進步、一起鍛鍊、一起提高合拍度,龍舟隊的技術和成績才會提升。這項運動除了可鍛鍊身體,亦在團結精神和社交上幫助失明人士很多。」

Endy:參與運動帶來轉變

龍舟運動既訓練團結精神,亦可讓失明人士擴大社交圈子。
龍舟運動既訓練團結精神,亦可讓失明人士擴大社交圈子。

未成立「體育會」前,Endy有在服務失明人士機構做社工的經歷,他眼見不少視力障礙人士都習慣躲起來「收埋自己」:「接觸過一些誇張的(案例),可能10年來都沒有坐過升降機下樓,靠家人照顧,慢慢由眼睛缺陷到身體其他功能慢慢衰退,由一重障礙變成多重障礙。這是我們最不想見到的情況。」

透過運動,Endy相信可以令失明人士慢慢走出社區,鍛鍊出強健體魄,為他們帶來正面改變: 「首先,身體上強壯了很多,走路不會喘氣。第二,他們的生活會比以前更多姿多彩。有些人更願意走前一步,感染身邊人。看到他們的轉變很大。」

身處逆境與黑暗並不可怕

Endy指「黑武士」義工有時反被失明人士的正能量鼓舞。
Endy指「黑武士」義工有時反被失明人士的正能量鼓舞。

Endy想讓大眾知道,其實失明不可怕,失明之後也不一定要被人幫。一些「黑武士」義工,有時反而會從失明人士身上,見到對生命的積極,反過來幫助他們在逆境中重拾自己、鼓舞自己:「啟迪他們,讓他們生活中多些正能量。失明人士都有能力參與不同角色和運動,像龍舟這麼具挑戰性,健全人士一生人都未必試過一次,反而失明人士能夠參與其中。」

逆境不可怕,黑暗也不可怕。Endy希望這個訊息可以讓身處逆境的朋友知道:「只要你堅持,只要你肯嘗試、肯走出來,其實可以回到正面狀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