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處5月15日起推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提供基於「香港暑熱指數」發出的「工作暑熱警告」作為評估的項目,警告分為黃、紅、黑三級,並列明在不同級別警告下工作與休息安排的訂定準則,例如極重勞動工種包括紮鐵、棚架工人等,在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時,每工作15分鐘可休息45分鐘。
遺憾是指引生效約半個月已有血的教訓,6月3日一名中大地盤工人於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期間中暑昏倒,送院後證實不治。
有前線工人表示指引不是法例,如不立法要求在酷熱天氣時將施工期適當放慢一點,或要求承建商延後收貨期,實際上根本毫無作用。
文:葉佩瑜 圖:黃冠華
在新指引下,有三類情況建議停工,包括在黑色工作暑熱警告下,極重勞動(如紮鐵工人、棚架工人等)及重勞動(如搬運、混凝土工等)均建議停工。有關指引非強制要求僱主執行,不過勞工處表明會定期巡查,並在有需要時發警告及改善通知書,個別情况下亦會檢控。若發生意外,指引可成為執法單位的重要參考依據,有足夠證據,即可根據《職安健條例》的一般條款檢控。
中大開工工人中暑後送院不治
指引推行不足1個月,即有血的教訓。6月3日當日,天文台於下午1時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維持2小時後,到下午3時取消,惟於下午2時46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坊會友樓一名姓葉66歲工人,在低層棚架位置懷疑中暑後昏迷不醒,同事發現並報警,送院後證實不治。
警方展開調查,初步相信死者在上址3樓棚架維修鋁窗期間暈倒。據悉,上址由4月底開始進行長約兩個月工程,工程由厚瑞工程有限公司負責,記者於6月5日到場視察,發現事發地盤已暫時停工。勞工處表示就事件已派員進行調查,以確定事故原因,如調查後發現僱主沒有在合理地在切實可行範圍內採取所須措施,保障僱員在工作時的安全健康,會考慮跟進,採取相應執法行動。
何炳德:試過9個工友開工7人中暑
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自己也是一名前線棚架工人,他表示近年天氣越來越熱,記得幾年前9個工友在安達臣道山窖開工,結果當日就有7個人中暑,根本無法工作。他形容,暑熱指引剛推出是較轟動,大家都很欣賞這指引,覺得真正落實到政府關心前線工友,在酷熱天氣下給予大家適當休息:「但無奈地,據我了解很多地盤,無論是政府、私營都好,都沒有確實執行指引,比如黃色警告生效時,紮鐵、棚架工人工作15分鐘,休息45分鐘,可惜這個措施沒有落實,一般都是在大群組發個短訊提醒工友,但工友做到㷫熻熻時,又有幾個會拿電話出來睇。」
既然在黃色警告下也沒有停工,指引是否沒有用?何炳德解釋,地盤管理人員建議,前線及在樓面工作的工友,如感到不適就自己下來休息,但他們不會主動叫工友休息:「你想休多久,要平衡自己身體狀況,但麻煩你如期起貨,如期交貨,變相來說等於無休息。想休息就要自己加人手。」現時規定是4日起一層樓,不會說像以前那樣,放寬到7日一層:「如果繼續4日起一層樓,工友根本無可能休息。」
建議減慢建築速度延後收樓
何炳德明白承建商或僱主都好想跟隨指引,但無奈只是一個指引,並不是法例:「僱主跟隨,當然是一個好老闆,他跟隨是人情,不跟隨是道理,不跟隨也不犯法,所以變相僱主未必會百分百跟隨。要如期交貨予大業主或發展商,收貨期無得變,即使承建商想執行指引,確實讓工人休息亦很難。」
至於立法是否可以解決問題?何炳德非常肯定地說:「政府應該立法兼全港登報紙,要求承建商或發展商要給予彈性,即是設有雨水期或在酷熱天氣下讓工人休息,適當減慢建築速度,延後收樓時間,特別在夏天。」
樓面溫度遠超天文台公布
說到前線到底有多熱,何炳德苦笑:「第一日發出黃色警告時,單是我們搭棚那幫人都有3個中暑,昨日(6月1日)更淒涼,早上8時多已經有黃色警告。」他又對天文台發出警告的標準感到疑惑:「我記得早幾日,全廣東省超過70多個地方和城市,發出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已經第二級,明明在香港同樣日子,新界上水粉嶺一帶氣溫已高至37度,卻只有黃色警告。」
何炳德又抱怨完全不明白政府的計算準則。目前香港暑熱指數的探測點只設於京士柏及雙魚河兩個地方,然後取一個平均數值:「但有些山坳或者凹下去的地方,其實溫度很高,特別我們做地盤樓面,當區氣溫34或35度,樓面溫度絕對已經超過70度,所以以一個大空間 監測暑熱指數平均值並不準確,相信暑熱指數絕對不止天文台發出來的數值。」何炳德曾經請教過前任助理天文台台長,問他設置這些監測儀器是否很麻煩,對方答其實不麻煩:「既然如此,現在有了指引,天文台是不是應該增加監測點,讓大家有個更準確的參考數值?」
天氣太熱工人為避暑轉行
何炳德透露,因為天氣太熱,有些工人會避暑轉行,待秋天才再回來工作:「有些50多歲,又或者家庭經濟壓力較輕的工人,會考慮6、7月到10月那段時間不開工,因為實在太熱,事實上很難撐落去……現時政府經常說建造業人手不足,又要輸入外勞,其實與施工期有密切關係。我記得初入行時規定7日起一層樓,最快7日一層,那時候不會覺得缺人,甚至處理灣仔會展、赤鱲角機場等大型基建都不會話缺人。今時今日為何不夠人?是因為施工期越來越壓迫,由7日起一層樓減至4日,速度差不多快一倍。假設那一天香港有條件要做到2日或3日起一層樓,我相信即使整個大灣區工友全部來港工作,仍然會人手不足。」
為工人安全政府應以人為本
無論為了工人安全,又或者從城市角度出發,何炳德認為政府都應該以人為本:「經濟雖然重要,但人的身體不是機器,會勞損,會受傷或感到疲累。如果想大家對一個地方有歸屬感,一定要給大家有適當休息,而不是要工友拼命趕工,追4日一層樓。我知道有些紮鐵工人或平水(墨斗)師傅,真的要開夜到晚上9時多10時,如果追工程追到這個程度,又沒有雨水期,變相工人勞損太厲害,隨時會轉行,因為真的受不了。」
何炳德概嘆不是沒有人入行,而是這行工作環境太苛刻,政府又沒有給予足夠保障,反而促使了新人轉行:「有些年輕工友,入行做不到半日,下午就見不到人,很多連工資都不要:我走了,受不了。」
如不立法指引只屬「無牙老虎」
何炳德希望未來情況會有改善,他聽說政府正考慮在暑熱警告情況下,適當地延後收貨期,計劃將在公務工程方面先行,但說到底只是考慮,即是還未執行:「我覺得考慮,即是一個無了期,在這情況下,暑熱警告或暑熱指引,如果不是法例,等於是隻『無牙老虎』,根本難以令僱主、發展商、承建商執行。」
何炳德強調,政府應急市民所急,因為天氣只會越來越熱:「是不是要有多幾個人中暑、暈倒、發生意外才去急呢?應該要馬上執行,我知有些發展商這段時間都沒有接到中暑報告,但事實上前線工友中暑,一般不是『死人冧樓』都不會上報,即使又暈又嘔,最多自己早些收工,其實已經是中暑,只是工友在未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下不會上報,但他們的身體已經受不了,因為不開工變相失去了半日甚至一日工資。」
工友自備風扇飲料藥物自救
前線工友在這種惡劣情況下如何自救?何炳德解釋,較好的地盤會提供足夠水源,有些甚至有提供冰塊,一般都是那些身兼發展商及承建商,但全港不超過百分之十地盤會有冰塊或冷氣提供。有時工友自行拿些東西圍起來就當作一個「避暑架步」:「變相要工友自行解決。除了多喝水,可能自己要買把小風扇,甚至自備補充電解質的飲料沖劑,最簡單是喝水時加少少鹽,有時在樓面工作時單單喝水,真的會喝到嘔,因為『太寡』。」
甚至有工友會隨身攜帶必理痛或防中暑藥在身邊:「有時你在樓面中暑,可能上到20、40層,如果要回到地面,找到安全部,到寫字樓取藥,會有相當距離,特別當地盤沒有工人籠,(幾十層樓)走下來會很辛苦,所以工友要自救。」
兩年後始作檢討痛斥政府離地
對於政府表示兩年後會檢討暑熱指引,何炳德不禁痛斥離地:「我覺得政府推出這個指引時,那些思考政策的官員應親身到樓面感受一下,不是只站在街邊,要到地盤,蹲在紮鐵陣感受一下溫度,我相信他們就不會這樣說。」
既然本意是好,現時天氣又越來越熱,何炳德認為政府應該即時修補指引漏洞,才可切實幫助前線工友:「地盤除了落石屎外,其他工種均不可以『做做吓』停手,必須將施工期適當放慢,並於地盤提供避暑環境,雙管齊下,才可從根源解決問題。」
黃平:工會要求政府不斷檢討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透露,地盤每年均有不少猝死個案,猝死原因不少,其中過度疲勞絕對是其中之一,故經工會多年爭取,終於有了個暑熱指引:「指引原意是好,現在先行出第一步,成效如何要再觀察, 始終建築地盤千變萬化,要每個項目都寫得清晰,有實質運作上的困難。」
黃平承認,指引實行初期,因警告是以短訊形式發出通知,工友工作時未必會看電話,又或者地盤訊號接收不理想,加上生效時間短,當工友發現警告可能已經除下,的確比較混亂:「所以工會要求政府不斷檢討,行一段時間看看是否確實有效,或者有甚麼地方需要改進,可以及時調整。」
建議拉長午膳時間避過烈日當空
黃平認為,紮鐵、棚架等工友,每工作15分鐘可以休息45分鐘,一定有幫助:「始終天氣太熱,有得休息和不能休息是兩回事。」他認為一日最熱的時間是在中午12時至下午1時之間,所以工會建議僱主可將工友的吃飯時間稍微拉長一點,讓大家休息多一會:「例如將11時半至12時半吃飯時間,拉長至1時或1時半,在太陽最熱的時候休息一下,對整體體力恢復有幫助。」
現時不少工友都自備小風扇,甚至自備冰粒降溫,黃平解釋這些很多都是工友自資,只有少部分是公司送給工友:「要所有僱主主動提供降溫設備,亦是工會追求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