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警方及消防等部門多番澄清,但「8.31打死人」這謠言卻不斷散播,每月在太子站出口仍有人悼念、獻花。香港心理學會前會長張傳義解釋,8.31事件發生時,政府錯失澄清的24小時黃金時間,而國際政治勢力又如病毒一樣,助長事件發酵,讓「陰謀論慢慢站得住腳」。
他分析,就政治心理學而言,顯示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是「負值」,寧選擇相信相反的說法:「政府講A,即負A;政府說無事,即有事。」
文:郭延桐 圖:黃冠華
去年8月31日,警方進入太子站內執法,事後傳出站內打死人。隨後監警會報告中,釐清事件純屬謠言,認為要掩蓋公眾場所有人死亡,需要大量人事、部門及機構相互勾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報告亦批評警方、消防處、醫管局和港鐵反應緩慢,事件發生10日後才闢謠,認為警方若能更快速、更有力駁斥,可阻止謠言在網上氾濫,亦可阻止以後每個月的「紀念活動」和示威衝突。
錯失澄清24小時黃金時間
8.31事件快一周年,回顧當初,香港心理學會前會長、臨床心理學家張傳義博士表示:「如果對於一些可能被煽動的事件,政府能夠提高更大敏感度,就不至於淪落到如此慘的境地。」
他從心理學上分析,人聽到的第一次資訊和觀點最容易入腦,如果你當天不回應,第二天、第三天,或再隔幾天還沒出來澄清,「謠言就已經成形」:「政府當時應該爭取第一個、第一時間出來回應,才能釋除公眾疑慮。你如果不能夠爭取在事情發生頭24小時之內,給出一些持平和真實的資訊,往後你再怎樣回應,其實都沒有意思。」
資訊不足陰謀論植根而起
網上廣泛流傳「8.31打死人」傳言,張傳義認為:「有些人可能真實相信事件有發生,亦不排除有些人會想去煽動,或者鼓吹事件有發生,但有可能他其實知道事件是不存在的。」有人之所以傾向相信事情曾經發生,從心理學角度上看,第一,事件的震撼性對個人來說,情感上關聯很大。第二,事件資訊上模糊性比較強,資訊亦不足。
若資訊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第二層懷疑,「陰謀的說法開始出現,陰謀論慢慢站得住腳」。人的心理會不斷追問:「你看看,要求公開監察片段,他們用了很多方式搪塞,不公開一定是有所隱瞞。」令陰謀論植根在很多人心裏面。
對政府疲弱信任不堪衝擊
張傳義分析,本來市民已經不是百分百信任政府,再加上這種疲弱的信任度不斷受到打擊:「有一點雪上加霜,信任度就更低,慢慢變成一個惡性循環。甚至為反而反,選擇相信相反的事情。」張傳義以全民核酸檢測為例,有人竟然散播全民核酸檢測是為了收集市民DNA的傳言:「就是政府出來說不是,這些人會覺得,你說不是,就是是。」
就政治心理學而言,「政府講A,即負A,政府說無事,即有事」,顯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已是負值,變成政府想出來澄清即會死,不出來澄清也死,你做甚麼都死,已經接近一個很難挽救的邊緣。
踞港國際勢力伺機挑矛盾
張傳義認為,大部分轉載傳言的普通市民,都不一定是有惡意動機,反而要追問的是,散播謠言的幕後黑手是誰:「香港作為一個華洋混雜的城市,很多不同國家、國際勢力在盤旋。有沒有一些政治勢力,想挑起矛盾?一定有!就等於人的生存環境裏面一定有細菌,一定有病毒一樣。不同政治勢力、不同政治主張的人,都可能藉着各種不同機會,去推展他們原本的政治目的。」張傳義認為,別有用心的人一定有,但往往追查不到也捉不到:「因為你很難去證實動機,動機不是實在的東西,而捕風捉影反而會製造更多創傷和傷害,反而我們要學會如何接納這個事實,如何處理這個事情。」
政府要做到200%比白更白
「8.31打死人」之說在張傳義看來,現在已成為一個「都市傳說」:「等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傳說,會繼續流傳下去,當然有些傳說是無所謂的,你當作鬼故。但問題是,這個傳說與政治有關,與管治有關,如果不好好正視、解決,讓傳說繼續流傳,那條刺就永遠都存在。」
如何拔刺?張傳義引用一個說法 ,「比白更白(Whiter Than White)」,即政府其實不單單要在程序上做到公平、公正的調查,而且要表現出做得很多,甚至是很完整,沒有任何質疑的空間,展現「明明不需要查的,我也幫你查」的一種姿態。說白了,就是政府必須做到200%的好,才能夠爭取回公眾的信任。
吸納心理學人才推行政策
「西方世界很多成熟的政治體系,或者說政府,其實都大量運用心理學。很多心理學者幫助政府處理的不單單是國內,甚至國際關係。很多時候,包括政策本身,包括政策理念、政策推行;以致推行的手法,如何講、如何推銷、如何運用,如何令市民更容易明白,如何捉一個時機去推行,其實往往都是心理。」張傳義說,政府不能只停留在找公關解決的階段,實際上這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