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育英才】看好大灣區辦學前景 教育機構北上拓版圖 孔美琪:培養學生「中國心香港根」

「10多年前我們已經在做種子學校,推行國情教育。我覺得香港是停頓了幾年,大家都不敢提國情,但我依舊覺得要做,就繼續做下去。」本港著名幼兒教育名牌維多利亞(中國)教育集團掌舵人,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總校長、選舉委員會教育界選委孔美琪說。

作為本港首屈一指的教育機構,孔美琪非常着重國情教育,在新冠疫情前,她每年都帶學生回內地參觀交流,培養學生擁有「中國心、香港根」:「當你在國內多些感受那邊的活力,以生命影響生命,如果將(香港及內地)兩班同學放在一起上課兩、三個月,會帶來很多衝擊。」

現時該機構已在深圳、上海、蘇州、杭州多地興辦幼兒園,踏入新一年後,還會在深圳南山開辦首間內地中小學校。孔美琪鼓勵香港教師到大灣區執教鞭,尋找更多工作機遇。

文:潘翠華 圖:黃冠華

本港著名幼兒教育名牌維多利亞(中國)教育集團掌舵人孔美琪校長
本港著名幼兒教育名牌維多利亞(中國)教育集團掌舵人孔美琪校長

維多利亞(中國)教育集團屬本港老牌名校,1965年由孔美琪母親、前東區區議會主席丁毓珠創立,創校即將57年。

該機構是香港首間推行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的中小學一條龍學校,吸引了不少城中富豪和明星子女入讀,如前港姐冠軍李嘉欣兒子許建彤、張名雅女兒蔡浚鏗、藝人成龍兒子房祖名、黎姿女兒馬家蔚及馬家鎂等,甚至本港首富李嘉誠的孫女,都是該校校友。

孔美琪透露,自創校以來,該校已進行廣東話及英語雙語教學,但因應家長越來越覺得,子女要打好中文基礎,校方近年特地加入普通話,成為三語教學,更讓學生可選擇以繁體或簡體授課,有別於一般國際幼稚園,只着重英語教學。

早着先機赴內地開拓教育王國

學習肅立升旗,培養愛國情懷,融入了學生的正常生活。
學習肅立升旗,培養愛國情懷,融入了學生的正常生活。

維多利亞把握了內地發展機遇,早在香港回歸翌年,即1998年,已在上海創立首間維多利亞幼兒園,亦是當地首間中外合資幼兒園。近年該集團在內地發展氣勢如虹,陸續在上海、深圳、蘇州及杭州開辦幼兒園,至今已多達10間。

孔美琪預計,2022年9月將再下一城,在深圳南山區開辦內地第一所維多利亞中小學校,希望招徠包括香港及內地的學生前來就讀,她亦鼓勵香港教師到內地任教。

談到教學特色,孔美琪特別強調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流:「我們很注重國民身份認同,中國心、香港根。」新冠疫情之前,孔美琪經常到內地進行教學交流,亦會帶香港學生到內地分校作深層次交流:「要了解國情,國內體驗很重要。希望日後我們在內地有中小學之後,香港中學生能夠去當地兩、三個月,與內地同學一起上課。」

體驗國情 培養「中國心香港根」

維多利亞在內地開辦了多間幼兒園。
維多利亞在內地開辦了多間幼兒園。

由孔美琪創立,位於香港仔深灣道的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是一所一條龍式中小學校,早年已牽頭推行國情教育,希望培育下一代有「中國心、香港根」。疫情之前,該校七年班學生,必須要到內地交流一周:「我們會到上海看大數據中心,看商用飛機製造廠,亦會看昆劇,感受當地文化,又會到廣西探望留守兒童。」

課堂上,老師又會讓學生了解全國最高的大廈、最長的橋,了解國家航天科技發展:「要由細到大耳濡目染,感受國家發展。」有些人覺得國情教育等如盲目「洗腦」,孔美琪絕不同意:「我們每周都會升國旗、唱國歌,當我問同學,國旗上的5粒星代表甚麼,他們完全答到的。」

將國際課程 融入中國歷史科

孔美琪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內地無止橋項目。
孔美琪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內地無止橋項目。

孔美琪憶述,過往帶學生到內地參觀時,有些深刻的經歷:「以往我們會帶同學去內地一些比較貧困的地區,看當地在扶貧上的進步。記得有個小朋友在五、六年級時,跟我們到甘肅參觀一個『無止橋』項目,之後幾年他竟主動回去幫忙做社區工作,從中見證當地人民的生活逐步改善。」

雖然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引入國際化的IB課程,但同時亦盡量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到課程之中:「這對做教育的人來講是很好的挑戰,當中國歷史還未在初中教的時候,我們已有中國歷史課,讓他們多認識現代中國史。我們購入了一些以中國朝代為主題的漫畫,讓學生和老師做Role Play(角色扮演),令他們對中國歷史產生興趣。」

內地教育發展快中西文化共融

這些年來,孔美琪經常到內地不同學校和教育機構參觀交流,拓闊自己的視野,她稱讚內地近年教育發展迅速:「我們在南山區參觀其他學校時,看到他們的創新教育做得很好,很多科技上的資源一起分享。一些公辦學校(由政府開辦的學校)為了做到中西文化共融,每間學校都聘請一位外籍副校長,拓闊學校的世界觀。」

孔美琪舉例,中國過去很少慶祝萬聖節日,但近年內地學校響應西方的節目氣氛,以另一種形方式加入萬聖節元素:「我記得有些學校做『Techoween』(科技萬聖節),有些學校則做『Dramaween』(戲劇萬聖節),演繹故事人物,扮機械人、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等等。」

老師應做特殊教育「守門人」

孔美琪說,內地教育發展比香港快得多。
孔美琪說,內地教育發展比香港快得多。

近年特殊教育成為業界關注焦點,這些特殊學生除了身體殘障、智力缺陷外,亦有不少屬於語言、情緒、認知、學習障礙、發展遲緩等問題,甚至是資優教育,都需要學校特別照顧。孔美琪認為,內地在特殊教育方面,仍然有改善的空間。

「中國其實已經起步,十九大(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要重視特殊教育。現在錢有了,但無系統、程序(去做)。嚴重的可能我們已經看到,但有些中度、輕度那些,真的要及早識別和治療。每個幼兒教育的老師,都是特殊教育的『守門人』,一個城市怎樣發達都好,如果不正視特殊教育,不共融的話,就不是一個文明社會。」

毋懼疫情移民潮收生不跌反增

學生參觀上海商用飛機製造廠。
學生參觀上海商用飛機製造廠。

本港近年出生率下降,加上反修例風波後出現移民潮,新冠疫情下跨境來港讀書的學生數量也大減,可以預見未來教育界將會有縮班殺校的危機。孔美琪表示,她的教育機構不但無受影響,中小學校收生人數更不跌反升,本學年收生更首次突破2,000人。

孔美琪解釋,大部分招收的都是本地學生,屬第2甚至第3代校友。現時有少於10位跨境學生,在該機構設於內地的幼兒園暫時就讀,一旦通關他們便可以來港上課。

早前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為應對入學率下降引致的縮班殺校問題,政府未來可能要這些學校搬遷到新發展的北部都會區。孔美琪相當支持這個做法,她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港人未來宜住宜居城市,當中必須要有就業、就醫和就學配套,增加該區學校數量,可以滿足新發展區的就學需求。

老師要多作培訓明白何謂守法

疫情前,學校每年舉辦內地親子交流團。
疫情前,學校每年舉辦內地親子交流團。

現時大灣區有英國、美國人開辦的學校,孔美琪認為也應該有香港人開辦的學校;甚至是內地教育機構來香港開辦一間學校也很好:「現在我們希望有些課程,是可以(香港和內地)互補。由2021年開始,我們開放給香港學生選擇,用繁體或簡體字學習,因為簡體字教學資源多些,可供學生閱讀的圖書也多些。」

談到2019年反修例風波期間,不少大學、中學甚至小學都捲入政治風波,不少名校都有學生拉人鏈罷課,有教師因宣揚政治立場而被停職。孔美琪認為,未來最重要是對老師多作培訓:「相信香港從亂及治,學校亂了一輪之後,要對我們老師、學校有信心,現在老師已做很多培訓,要明白甚麼是守法,這點好重要。」

內地中小學推行森林教育 激發創意宣揚環保意識

美琪(左)着重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
美琪(左)着重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

孔美琪透露,維多利亞首間在內地開辦的中小學,將選址深圳南山,2022年9月落成啟用。孔美琪大讚當地環境優美,有很多戶外空間,校址旁邊更有個大型公園,期望該校可推行別樹一格的森林教育。

森林教育在歐美等西方國家非常流行,主張給予學童更多時間在戶外探索,從而汲取知識。森林教育活動內容廣泛,包括爬樹、捉迷藏、繪畫風景、唱遊及收集大自然物品來製造玩具等等,藉此啟發學生的創意潛能,亦可鍛練學生體能和灌輸環保概念,減少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孔美琪希望善用該校地理優勢,推行森林教育,並鼓勵教師修讀環保團體舉辦的森林課程,未來擔任該校的「森林教育師」。她亦期望未來該校可做到靈活收生,讓學生可以香港、內地兩邊交替上課:「學生如果想在內地讀就內地讀;想在香港讀也可以在香港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