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機制】優才?專才?高才? 引入人才VS輸入外勞 最詳盡懶人包話你知

在新一屆政府良政善治下,推出多項搶人才優化措施及輸入外勞等計劃,並訂下每年吸引3.5萬名人才來港的關鍵績效指標。不過坊間資訊林林總總,市民似乎就對此一知半解,譬如「優才計劃」、「專才入境計劃」、「高才通計劃」究竟是甚麼?有沒有配額限制?箇中有甚麼區別?

而最近熱議的輸入外勞「特別計劃」又是甚麼?到底歸誰管?與現行的「補充勞工計劃」有甚麼關係?當中又存在怎樣的突破?《堅雜誌》今期為大家整理相關資訊懶人包,讓大家一文看清相關「計劃」。

文:郭延桐

優才計劃 年輕及具備理工商科專業背景較高分

2006年開始推行「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2006年開始推行「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2006年開始推行「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簡稱「優才計劃」。有意來港工作及定居的世界各地優秀人才,可根據該計劃提出申請,不限行業。申請人要通過「計分制」,根據申請人年齡、學歷、工作、語言能力、家庭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最高分245分,滿80分就具備申請資格。計劃實施16年來共吸納9,131人,其中88%來自內地。

去年新任特首李家超上任後為搶人才,對計劃進行優化和簡化。譬如今年1月1日起,取消年度配額限制,之前每年配額4,000名,2023至2024年直接取消限制。並取消赴港面試審批流程,大大縮短審批時間。

優化措施推出後反應熱烈,獲批人數激增。2023年第一季度優才計劃共有2,073名申請人獲批,是自優才計劃推出以來獲批人數最多的一個季度。這一數字與2022年同期440人獲批相比增幅高達371%,已接近2022年優才全年獲批人數(2,845)的73%。

優才申請人若年輕和具備理工商科專業背景,會較為高分較容易獲批。以本季度2,073名優才獲批申請人中,有1,354人年齡為18-39歲,佔比約65%。獲批人數最多的行業分別是金融及會計服務行業(710人)、資訊科技及電訊行業(326人),這兩個行業合計占比約50%。

專才入境計劃 必須已獲香港公司聘用的內地專業人才

申請人要準備全套個人資料、工作資歷,填寫相關表格提交入境處申請審批。
申請人要準備全套個人資料、工作資歷,填寫相關表格提交入境處申請審批。

自2003年實施「專才入境計劃」,又叫「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有意來港工作的內地專業人士,可根據該計劃提出申請,最主要申請資格是必須已確實獲得香港公司聘用。

具體來說,申請人只需要本科及以上學歷,有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獲得香港本地僱主聘用即可。而香港公司的條件是,成立2年以上,年報稅營業額100萬港幣以上,且近1年無虧損,至少5名香港本地員工並連續繳納6個月強積金,有真實營運的實體辦公室即可。
該計劃不限行業,亦無配額限制,成功率極高。結合入境處公布申請人數,2014年至2020年期間,獲批率高達80%。

高才通計劃 高學歷高收入的高端人才

符合「高才通計劃」要求的內地院校有9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符合「高才通計劃」要求的內地院校有9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2022年12月28日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計劃」,只接受具備高學歷或高收入的高端人才來港,即需要在全球百強名校學士學位畢業,或過去一年年薪達到250萬港幣以上,才有資格申請,二者均不設限額限制。

計劃自去年推出後,短短半年已接獲2.7萬個申請,當中1.7萬個獲批,獲批率62.96%。申請人有三分二來自內地,部分在海外提交的申請亦有內地背景。

根據各大官方排行,符合「高才通計劃」要求的內地院校有9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擴大 「人才清單」 13項增加至51項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更新「人才清單」。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更新「人才清單」。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更新「人才清單」,以反映各專業的最新短缺情況。今年5月16日起大刀闊斧擴大「人才清單」,把涵蓋的專業由原有13項增加至51項,並即時應用於「優才計劃」、「專才入境計劃」,滿足香港發展需要。以「優才計劃」為例,任何在「人才清單」上列明的職業都可以加30分。

清單涵蓋9個行業領域,包括「商業支援」;「創意產業、藝術文化、表演藝術」;「環境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創新科技」;「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海事服務」;「發展及建造」和「醫療服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發展及建造」專業,涵蓋建築專才、土木結構、屋宇裝備和機電工程專才等。另一亮點是「醫療服務」專業,包括醫生、護士、助產士和中醫師等。不過,這類人才如果來港執業,仍然需要滿足香港本地的註冊制度,獲得相應的執業資格。

優才VS專才VS高才

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36萬宗申請,其中近23萬宗獲批。
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36萬宗申請,其中近23萬宗獲批。

「優才計劃」、「專才入境計劃」、「高才通計劃」三個計劃目的不同,想要引入的對象不同。「優才計劃」想引入年輕及具備理工商科專業背景的優秀人才;「專才入境計劃」想引入內地專業人才;「高才通計劃」想引入高收入、高學歷的高端人才。

三個計劃選拔方式亦不同,「優才計劃」要申請人滿足計分制度,越年輕越高分,越是香港短缺的人才越高分,越高分越容易獲得審批。「專才入境計劃」則申請人必須已確實獲得香港公司聘用(「優才計劃」、「高才通計劃」兩個計劃均不要求申請人在首次申請前,先在香港有工作,符合申請條件即可申請)。「高才通計劃」最為注重是高收入、高學歷。

三個計劃的逗留方式不同:「優才計劃」首次獲批逗留時間從2年調整為3年,一般續簽模式為3+3+2年。「專才入境計劃」亦是3+3+2年。「高才通計劃」2+3+3年,申請人首次入境可獲准在港逗留2年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隨後3+3年的模式申請延長逗留期限。

配額不同:「優才計劃」需要滿足計分制,分數越高審批通過機會才高,實施以來採取寧缺勿濫原則,以前有年度配額4,000人但都沒有用完。但今年1月1日起,取消年度配額限制,為期2年,當然2年後不知道是否重新調整。「高才通計劃」則要滿足高學歷或高收入,沒有配額限制。「專才入境計劃」門檻較其他兩者為低,且沒有配額,獲批率高。

三個計劃相同的是,申請人都要準備全套個人資料、工作資歷,填寫相關表格提交入境處申請審批。

補充勞工計劃 勞工處負責執行

補充勞工計劃,勞工處負責執行。
補充勞工計劃,勞工處負責執行。

除了「優才計劃」、「專才入境計劃」、「高才通計劃」外,最近港府擬制定「補充勞工計劃」以外的特別計劃,輸入外勞。先了解一下「補充勞工計劃」:該計劃自1996年2月已開始推行,由勞工處負責執行。僱主確實在本地聘不到人手的時候,可以申請輸入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這項計劃沒有行業限制,亦沒有設定配額。

計劃並未見受廣泛使用,皆因僱主通過該計劃申請引入外勞,僱主必須先在報章刊登為期4星期的招聘廣告,無人問津才有資格申請,提交申請後亦未必獲批。勞工處審批申請時,會考慮個案的個別情況,並會將申請傳閱給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供委員給予意見,最後由勞工處處長視乎情況批准或拒絕申請。2002年年底,批出簽證\入境許可證的累積總數9,566個。

另外,根據「補充勞工計劃」,僱主的輸入勞工批准並不可自動續期。2年合約期滿後,他們必須返回原居地。如果僱主在輸入勞工約滿時仍需聘用輸入勞工,必須重新向勞工處遞交申請。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 社會福利署負責

護理員人手越來越短缺。
護理員人手越來越短缺。

港府眼見護理員人手越來越短缺,馬上推出「補充勞工計劃」以外的特別計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輸入外勞的審批部門由以往勞工處改為社會福利署負責。

今年6月19日開始接受申請,輸入配額上限為7,000個。(截至2022年10月31日,由勞工處收到申請至批准輸入護理員,共約4,000名,故政府預料在特別計劃下,只需要新增3,000名護理員即可)新聘用的輸入護理員聘用條件,與現有輸入護理員相同,即每份僱傭合約的有效期最長為24個月;薪金水平等同或高於護理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

在特別計劃下,院舍申請前30天內,只要連續14天在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網站招聘,或在報章和招聘網站刊登廣告均無人問津,便可申請。申請者可在社署網頁以電子表格提交申請,亦可下載表格,填妥後連同所需文件親身遞交或以郵寄方式遞交社署合約管理組辦理即可。

針對香港院舍過去透過無牌「艇仔」或中介招聘內地護理員,據悉社署與香港院舍業界介紹計劃時,重申必須透過內地獲核准的對外勞務合作企業招聘護理員,並會於稍後提供相關名單。

「補充勞工計劃」 與「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異同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社會福利署負責。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社會福利署負責。

「補充勞工計劃」:其一,要先登報及在勞工處招聘中心登記,招聘本地員工,若4星期未招到人手才可申請。其二,勞工處實地視察,包括了解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及人手情況等。其三,勞工處將每宗申請的資料交予勞顧會12名成員,各成員提交意見。其四,勞工處綜合勞顧會成員意見後,最後決定是否批准申請。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其一,只要本地招聘2星期無人問津便可申請。其二,社署收到申請後直接審批,批出申請後院舍安排勞務公司在內地招聘人手。其三,毋須經勞顧會。其四,社署審核。「補充勞工計劃」審批需時5、6個月,預計「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審批時間可減到3、4個月。

建造業、運輸業輸入外勞「特別計劃」 6月或有方案

建造業、運輸業輸入外勞「特別計劃」,6月或有方案。
建造業、運輸業輸入外勞「特別計劃」,6月或有方案。
其實本港多個行業面對勞動力不足,包括飲食業。
其實本港多個行業面對勞動力不足,包括飲食業。

特首李家超早前表示,最遲今年中公布應對建造業和運輸業人手不足的策略,消息稱政府擬於兩個行業輸入共逾萬名外勞,最快6月交代方案,料涉及不同工種,包括紮鐵工、搭棚工、機場地勤行李搬運員和飛機維修員,以及數百名旅遊巴及專線小巴司機等等。據悉,港府研究運輸及建造業人手時會參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方式,意味毋須經勞顧會審批。

其實本港多個行業面對勞動力不足,政府日前未提及飲食業輸入外勞。但多位業界代表均表示,政府或容許輸入2,000名外勞。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預料今年內執行,但業內尚缺1萬至2萬人以維持正常運作,數目遠遠不足。優質旅遊服務協會主席黃傑龍指,業內各工種均缺人,以洗碗工最難吸新血,熟手亦因年長退役,2萬月薪亦難請長工。亞洲餐飲廚藝協會主席黎志華憂慮較難照顧外勞住宿,「不像澳門可用旅遊巴接載外勞即日來回拱北」。

最新文章